2022年9月28日 星期三

地震災害突如其來,如何事先防範?台日專家教你避難包這樣準備

近日台灣地震頻傳,在地震震央地區甚至傳出三層樓房屋倒塌、橋梁損毀、商場貨架與物品掉落等災情,令人不禁憂心若自己遇到嚴重地震時的應變方式。除了地震當下應做好「趴下、掩護、穩住」3大避難動作以外,平時事先準備好緊急避難包,更能幫助自己面對災後的各類需求。




防災避難包分量整備有訣竅





由於地震發生後,建築物恐已結構受損,面臨不知何時倒塌的風險,此時緊急避難包就相當重要,可以讓民眾在短時間內攜帶必須的維生物資前往它處避難。根據台灣防災產業協會資料,防災準備分量可分為0、1、2等不同等級。



秘書長黃少薇受訪解釋,「0級」其實就是民眾隨身攜帶、每天使用的包包,其中應備妥常備藥品、飲用水、身分證明文件副本等;「1級」則是廣為人知的「避難包」,應可面對3天無法返家的意外,除了家中外,公司等地也需準備以防不時之需;「2級」則是在家中儲備7天份物資,以「防疫在家隔離」為想像,準備7天無法外出時所需的物品等級,因此其中項目以能撐過數天等待救援為目的,可準備營養口糧等應急食物,並事先準備可久放的保存食品作為日常生活用品儲備。



除了飲食外,水分也相當重要。曾有2名921大地震被活埋的受難者在沒食物的情況下靠一瓶礦泉水撐過6天,也曾有登山遇難者在無食物的情況下,僅靠喝水與強烈的求生意志撐過40天順利救援成功。



為什麼人可以短暫不吃東西,然而缺水萬萬不行呢?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粘曉菁醫師曾受訪解釋,身體75%由水分組成,且細胞、器官都需水分維持運作,當持續缺水,不僅無法維持新陳代謝正常,肝腎也會變得無法排毒、電解質失衡,人會變得無力,最終意識會模糊、昏迷。若滴水不進,身體恐只能撐1~2天。因此民眾或許平時就應在家中儲備適量的瓶裝水以便不時之需。



此外,常見的日用品只要發揮創意,也能對避難有所助益。比方說,報紙能幫助保暖,使用保鮮膜包覆碗盤可減少珍貴的清洗用水,又或可利用保鮮膜做免洗手套、暫時包紮之物。只要在廚房、車庫、儲藏室等地將這些物品儲存於易於拿取之處,當災害發生時,即便救援未到,也能安心熬過幾天,有效率且安心的避難。






(圖片來源/





避難包內容物5大類!3族群額外用品不可少





為了災害發生需要逃難時所準備的「1級避難包」,大致上有哪些內容呢?黃少薇秘書長受訪指出,1級避難包須包含口罩、身分證明、暖暖包、乾糧、飲用水等物品,此外由於逃難時仍可能發生其他意外,

給人完美的第一印象,就是要和露牙齦 Say bye bye

微創植牙:藉由水雷射優異的特性,在骨脊條件許可下植牙。水雷射微創植牙創傷最小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腸病毒感染的特殊表現,包括了手足口病與疹性咽峽炎,其中腸病毒71型感染的併發症特別厲害,主要會出現腦炎與心肺衰竭,有很高的死亡率。




紫錐菊(紫錐花)的保健食品怎麼選擇?

總咖啡酸衍生物是為紫錐菊產品是否可以提供足夠效果的重要指標。


線上預約慢性食物過敏檢測

為了維護下位受檢者的受檢時間~敬請準時前往。

包括被雜物砸傷、被銳利碎石或玻璃恐割傷雙手、雙腳等,因此比起0級避難用品,還多出能保護身體安全的頭盔、帽子、工作手套、運動鞋、多功能刀具等物品。



而在地震、颱風等災害同樣頻繁的日本,也有各界專家整理多種防災避難包所需的物品清單。一篇由防災顧問高荷智也監修的文章則指出,防災物品除了眼鏡、助聽器、藥品等沒有就無法生活下去的物品外,也應包含5大類能支援避難所需的用品:





  1. 支持身體安全所需物資:
    包括雨具、LED照明燈、頭盔或帽子、手套、口罩、哨子、安全鞋或能防止銳利物刺穿的鞋墊、衛生管理與防寒對策物品(除菌紙巾、攜帶用廁所、暖暖包),若有餘力,則可再帶一份換洗衣物。消防署說明,哨子與手電筒可提高黑暗中獲救的可能性,手套則能避免雙手因玻璃、瓦礫、碎石割傷。


  2. 急救用品:
    由於災害剛發生時會以救助人命為優先,生存下來的民眾支援則較緩,可自行備妥急救物資,包括繃帶、三角巾、網狀繃帶、消毒液、瑞士刀與塑膠袋。


  3. 情報蒐集用品:
    電池式的收音機可在停電後仍可取得外界資訊。其餘用品還包括:手機、行動電源、筆與筆記本、災害潛勢地圖(Hazard Map)。

    目前台灣的災害潛勢地圖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建置,若民眾發生災害時仍能上網,可前往「」網站查詢。


  4. 飲食:
    包括水與食物,由於水與食物非常重,雖想盡量攜帶,但仍需留意重量避免延緩避難。建議可攜帶2~3瓶500ml瓶裝水,食物則攜帶能直接食用的類型,2~3餐份即可。內政部消防署則建議,食物可以巧克力、餅乾、罐頭等高熱量食物為佳。


  5. 貴重品:包括現金、健保卡與駕照等證件備份、回憶物品等。



除了上述基本用品外,根據日本內閣首相官邸的衛教資料,小孩、女性、高齡者等族群的家庭可再額外攜帶以下物資:





  • 小孩:牛奶、一次性牛奶瓶、副食品、環保餐具、紙尿布、攜帶型洗淨器(洗屁股)、嬰兒背帶、頸燈。


  • 高齡者:紙尿布、拐杖、助聽器、假牙清潔劑、慢性病用藥等


  • 女性:生理用品、防狼噴霧、生理褲、衛生棉等。此外根據台灣防災產業協會資料,女性的衛生棉、護墊不僅可用於生理期,若有肢體外傷,也可用於止血。




整理避難包時的注意事項,共用物品一包即可





不過,防災用品這麼多,避難包或許會不只一包,此時又該怎麼辦呢?除了常備藥、個人用品可自行持有外,家族全體共用之物品(如收音機等)可統一收納在一包中,由家中最有力的人攜帶。若是要帶著嬰兒避難的狀況,則可事先參考平時媽媽包中的物品,事先準備第二個同樣的媽媽包。



此外,藥物、急救用品、情報蒐集用品等則應分門別類地裝進塑膠袋防水。而逃難時的雨具、燈光等道具,以及飲水等,則可事先存放在容易取出的場所。




避難包平時要放在哪?普通飲食儲備品分散保管較佳





綜合防災顧問高荷智也監修的文章及持有日本防災師資格的金子志之建議,為了能盡速取得避難包逃難,因此避難包放在避難必經路線上為鐵則。除了最好放在玄關外,也可放在與玄關相連的走廊,或離玄關較近的房間、寢室、客廳等可以拿了就跑的場所。



而儲備品(水、食物等)基本上平時應分散保管,以便在房屋損壞、家具傾倒下仍能確實取出,可保管在玄關、寢室、客廳、廚房、櫥櫃、車庫、車內等場所。而容易取出的位置則應以玄關為中心思考,瓦斯爐等不用大量準備的物資則放在取出可能性最高的場所。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來源鏈接:https://www.edh.tw/article/31928


人家說的減肥天龍國這是在哪裡

易和診所提供的所有藥物包括花草茶保證皆為純天然藥物以及中藥,絕無添加任何禁藥,劇藥以及西藥




CURIOUS庫雷斯獨家專利紫錐菊萃取

紫錐菊的使用可參考:歐洲藥典ESCOP、美國藥典USP、德國藥典DAB、世界衛生組織(WHO) 、Commission E等


疫情期間直接線上購買全家人的保健品推薦健康沛保健館


預約板橋人工植牙專科醫師

本院極重視醫療品質的落實,對於感染控制的控管以及醫護人員的訓練投入甚多心力。




Orignal From: 地震災害突如其來,如何事先防範?台日專家教你避難包這樣準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