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8日 星期六

阿里雲被動,張勇必須“救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連線Insight,作者|王慧瑩 周逸斐 ,編輯|子夜 



危機早已存在。


在張勇宣布掌舵阿里雲的半年前,就已經有阿里雲員工寫過萬字長帖,矛頭直指阿里雲遇到的瓶頸和積弊。


去年三季度,阿里雲的營收增速已經跌破10%,僅剩4%,創歷史新低。要知道,張建鋒接手阿里雲時,2018年第三季度,阿里雲的收入增速高達90%。


斷崖式下跌的背後,阿里雲的優勢也不再明顯。同樣是去年第三季度,阿里雲的市場佔有率為36%,而2019年Q1,這個数字是47%。


阿里雲的員工都清楚,阿里雲到了必須要調整的時刻,但CEO張勇的接任還是讓他們驚訝。縱觀國內外雲服務商,公司一把手親自上陣的情況,確實罕見。


這次的接任,是隨着阿里一年一度的組織調整進行的。不同以往,此次集團組織變動幾乎都集中在阿里雲身上。張勇接棒張建鋒,成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


這意味着,張勇正式成為阿里雲的第四位負責人。過去13年,每四年阿里雲就會有一次一號位的變動。


前三個負責人帶領阿里雲完成從0到1的過渡,完成從技術到商業的突破。而這一次張勇的接力,在阿里雲陷入頹勢的節點上。


如今的雲市場早已不是阿里入場的模樣,其市場第一的位置也並非堅不可摧。前有騰訊雲、華為雲的步步緊逼,後有字節、快手自建雲,當互聯網客戶所剩無幾時,阿里雲必須要走出舒適圈,進入陌生的政企市場。


當阿里雲駛入陌生的領域,張勇的掌舵不僅能調配資源,更能穩定軍心。


張勇不止一次強調過阿里雲對於阿里未來增長的重要性。在電商基本盤增速放緩的時刻,阿里雲作為唯一的潛力股,肩負着支撐阿里新增長的重任。


阿里雲到了必須要進擊的時刻,而這場戰役的指揮者,張勇是最適合的人選。


1、張勇親自上陣,要解決的難題不少


"客戶第一不是高高掛在公司牆上的裝飾"。


剛宣布完阿里雲人事變動,幾個小時后,張勇再次以阿里雲智能總裁的身份,馬不停蹄地面向阿里雲發布了另一封"批評信",開頭便指向2022年發生的"香港機房宕機"事故。


前腳剛開完雲棲大會,一個月後的2022年12月18日,阿里雲香港可用區就突然發生大規模服務中斷事故,導致使用阿里雲香港服務器資源的香港廉價航空公司、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OKX(歐易)等大量公司,甚至澳門金融管理局等多個政府部門網站癱瘓。


事後,不少阿里雲用戶在社交媒體公開透露,其實阿里雲服務器的停擺時間已經超過了24小時。阿里雲發布公告復盤此次故障時,也不得不無奈承認如此罕見的長時間故障,對其業務形象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傷,有業內從業者直接判定為是"阿里雲發展史上重大丑聞"。


而在這封只有數百字"批評信"里,頻繁出現的"任何故障,對於阿里是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的概率,但發生在客戶身上就是百分之百"、"任何一分鐘讓客戶等待,對客戶都是漫長煎熬"等圍繞"客戶"等語句,也側面指向香港宕機事故大有可能是此次阿里雲人事變動的導火索。


不過,重要職位的調整從來都不是立刻決定的,"香港機房宕機"只是明面上的一根導火索。綜合因素促成了這次人事變動。


這幾年阿里雲增長乏力是外界的共識。2018-2021年以來,阿里雲的年增速一路下滑,分別為84.48%、63.15%、50.26%、23.13%,甚至到了2022 年三季度,增速首次低至了個位數,只有4%。


很明顯,阿里雲在國內公有雲中的絕對領先地位已經受到動搖。當然,受宏觀經濟活動放緩帶來的天然影響,也不能否認。


但不論何種因素,一向擅長以快速增長來"講故事"的阿里,立志要把阿里雲視為集團生態增長的"第二曲線",如今後者卻面臨增速放緩的壓力,讓資本市場對阿里雲的成長性更為擔憂。


前有外患,后出"香港機房宕機"罕見內部安全事故,阿里雲接連深陷被動局面,亟待戰略層面的"急轉彎"。


張勇對阿里雲的焦慮、緊張情緒,也影射到了那封"批評信"的字里行間——"一旦信任缺失,客戶可以隨時離開""我們必須急客戶所急,想客戶所想,既主動解決客戶看得到的問題,更要把客戶尚未感知到的風險防患於未然。"


久病成疾,若要再次快起來,阿里雲對外表現必須有堅決的破局決心。由張勇以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的身份親自掌舵,再合適不過了。


張勇能給阿里雲配置資金和最優質資源,給阿里雲全方位扶持,在提振士氣、消除積弊的同時,將張建鋒掌舵時期的未竟之功繼續向縱深推進。


阿里雲當下面對的挑戰,也是對互聯網雲廠商們的集體叩問。以往以大集成商角色、靠做大集成項目衝量的玩法,現在證明行不通了,阿里雲需要尋找新的活法。 


2、阿里雲進入瓶頸期


阿里雲有過好時候。


過去,起步早、技術高、增長快是阿里雲的關鍵詞。當國內雲計算還一片荒蕪的時候,阿里雲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恰逢移動互聯網爆發,阿里雲吃盡了紅利。從2015年-2019年,阿里雲年營收從30億元飛漲至400億元,一番豪情壯志下,"市場份額是第2-9名之和"一度被寫進其廣告語中。


更重要的是,阿里雲實現了盈利。2021年第三季度,阿里雲單季度收入116.15億元,經調整EBITA后盈利2400萬元,這也是阿里雲12年歷史上的首次季度盈利。


在阿里內部,阿里雲也被放在戰略高位。2021年前,阿里雲連續六年拿了集團最高績效"3.75"分。


去年7月,阿里CEO張勇在股東信中強調,阿里雲是阿里巴巴面向未來的第二增長曲線。彼時,阿里雲的增速達到了33%。


但好消息沒持續多久,殘酷的現實就來了。隨着外部環境變動和日益激烈的競爭,阿里雲的競爭優勢微乎其微。 


2022年第三季度,阿里雲的收入增速下滑到 4%,占阿里巴巴總體收入的 10%。2022財年,阿里雲的營收目標(不含阿里集團服務)一降再降,最終只完成了約745億元。阿里雲在內部的績效打分也從最高位落到了倒數第二位。


曾經豪氣的阿里雲,正陷入內憂外患之中。


臭氧機推薦

臭氧機、紫外線燈作水質淨化、殺菌設備,因臭氧機具強大氧化、殺菌、除臭能力,省電、無耗材費用,深受水處理業者採用


常見的貨櫃種類?

金誠貨櫃屋尺寸均依國際標準組織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認定標準,並區分成鐵貨櫃、冷凍貨櫃和特殊貨櫃三種類型。


好的茗茶,更需要密封性高的茶葉罐,才能留住香氣!

鴻和興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在台灣專業生產茶葉罐、奶粉罐具有領先地位的光華金屬所投資組織成立的一家專業製造包裝材料之馬口鐵罐製造廠,秉持的專業、品質、服務、效率為各大客戶服務。



掌握產品行銷策略,帶你認識商品包裝設計基本要素

包裝設計是兼具美感和實用、設計和製作印刷的精緻工藝。包裝設計包含了結構規劃、視覺設計、材質選定及後續的生產加工



在外部,當下雲計算行業的外部大環境並不理想,雲服務出現了全球性的增長失速。


眾所周知,雲服務主要客戶在B端,其最大的價值為"降本增效"。但隨着宏觀經濟的下行,中小企業的日子盈利困難,其在IT方面的支出勢必會減少,傳導到雲服務商身上,就是客戶減少、營收增速降低。


即便是亞馬遜、微軟這類世界級頭部雲服務商的日子都不好過。亞馬遜2022年的營收增速為2014年以來最低,微軟雲也表現出明顯的增速放緩。


在國內有限的市場里,這樣的頹勢更加明顯,各家雲服務都經歷不同程度的困境。


2022年二季度,阿里雲計算收入增速下滑至10%,經營利潤率也由正轉負。


"增長放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宏觀經濟活動放緩、互聯網大客戶收入下降、中國互聯網客戶需求疲軟。"2022Q2電話會議上,阿里高管對收入增速不佳如此解釋道。


此外,一邊是阿里雲熟悉的互聯網客戶變得有限,一邊是雲廠商玩家越來越多,留給阿里雲的穩定客戶越來越少。


比如,2021年,TikTok因地緣衝突放棄使用阿里雲,其國內業務也在這一年陸續回遷到自建的服務器上;沒過多久,受政策影響,阿里雲依賴的在線教育行業客戶也在減少……


更重要的是,除了增速放緩、客戶流失,阿里雲國內公有雲地位也遭受到了挑戰。


儘管阿里雲在國內雲計算市場份額始終保持在行業第一,但在華為雲、中國電信等國資雲的追擊下,其在中國市場中的份額下降到35%以下,過去占近50%的絕對優勢地位正在被動搖。


如今,互聯網客戶之外,政企客戶是雲廠商共同的新增量,但對熟悉互聯網打法的阿里雲來說,這是一塊硬骨頭。


據36氪報道,一位阿里雲銷售表示,2022年,他手上的幾個政府客戶,單子都快談好了,客戶轉頭就給了華為雲。阿里雲內部,甚至出現了"逢華(為)必敗"的說法。


回想2018年末,張建鋒剛剛接手阿里雲,彼時的阿里雲遙遙領先,信心滿滿的張建鋒豪氣地定下了三年營收過千億的目標。


現在,面對強勢來襲的競爭者,阿里雲必須要找到新的打法,才能穩住市場第一的位置。


3、阿里雲需要新打法


"沒有完美的決定,對於一號位來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合適的時間,果斷做決定。"


2019年,張勇曾在湖畔大學講課時提到自己做企業一號位的感受。這次組織調整后,張勇必須要做出適合阿里雲新發展的決定。


市場的共識是,雲服務的互聯網客戶趨近飽和,國內雲市場還有增長空間,但並不在互聯網市場。


據賽迪諮詢數據,2020 年中國雲計算產品中,互聯網行業佔比為 44%,相比 2018 年少了 16 個百分點。


對於阿里雲來說,亦是如此。


去年三季度,阿里在三季度的財報中表明,阿里雲在互聯網客戶上的收入同比減少18%;相比之下,同期,阿里雲的非互聯網客戶收入增速為 28%,主要來自政企。


據IDC此前發布《中國智慧城市數據跟蹤報告》显示,2021年政務雲整體市場規模為427.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47%。


很明顯,政企這個增量市場不是阿里雲擅長的。但調整組織體系是阿里擅長的,阿里雲選擇先從銷售體系下手。


2021年,阿里雲調整了銷售體系,設立了18個行業部門和16個區域,同時任命 16個分公司總經理,負責區域的本地化運營,用行業和區域兩班人馬談客戶,以提高對政企行業的覆蓋度。


2022年,阿里雲銷售團隊繼續調整。同年3月,華為原企業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加入阿里雲,擔任資深副總裁,統管銷售業務。


從蔡英華過往履歷上看,蔡英華2016年至2021年曾任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多年負責戰略規劃、銷售渠道和合作夥伴生態建設。


蔡英華的到來正值阿里雲從互聯網市場轉向政企市場的調整期,這對阿里雲打開政企的局面尤為重要。


思路確定了,打法又是另一回事。


在多數的政企思維里,建設IT最有效的方式是買看得見摸得着的服務器、硬盤,放在機房裡,而非使用公有雲。加之公有雲市場競爭激烈,想要搶佔政企客戶,也不容易。


按照IDC的數據显示,2020年浪潮雲在我國政務市場排名第一。同時,華為雲、天翼雲、新華三、紫光雲也均是這一細分領域內的頭部玩家。此外,三大電信運營商也開始繞過阿里、騰訊等自建數據中心,並且基於自身的優勢開始服務政務部門、國企、央企等 。


其次,在雲市場,政企客戶與互聯網客戶不同,其包括政府、金融、電信、能源、製造等十餘個細分行業,每一個細分行業都有特定的需求。這意味着,想要攻克政企客戶,關鍵在於定製化。而擅長互聯網市場的阿里雲,以往更注重規模化。


在不擅長的領域搶蛋糕,對阿里雲來說難度不小。更關鍵的是,業務發展的本質是想要盈利,這對阿里雲來說又是另一大難題。


在國內,雲服務產品的同質化嚴重,為了留住客戶,服務商們只能在價格上妥協,這就讓阿里雲的利潤非常有限,常年在盈利線邊緣掙扎。同時,政府和傳統行業通常需要定製解決方案,想用標準化方案降低邊際成本很難,這使得中國的雲計算公司只能用投入換增長。


另一方面,出海是阿里雲尋求增長的新選項,也是阿里集團層面"兩縱一橫"戰略的要求。


早在2015年,阿里雲就在新加坡成立國際總部,開拓了亞太市場。但後來,阿里雲向歐美等地區探索的進展緩慢。據《財經十一人》報道,整個2021年,阿里雲的海外收入僅有20億元出頭,對阿里雲的營收貢獻十分有限。


阿里雲 2009 年成立以來,每四年換一次負責人,似乎每個四年阿里雲都面臨着挑戰。


十年前的阿里雲還不是這番模樣。


想當年胡曉明接手阿里雲不久,曾預測到2019年阿里雲可以在全球市場上匹配甚至超過亞馬遜AWS。現實走向卻跟他預測的完全相反,如今阿里雲在全球市場上已經掉隊。


的確,當年先發制人的優勢讓阿里雲吃到了紅利,市場份額長期領先。如今,雲市場已經是僧多肉少,阿里雲的領先優勢逐漸縮小,已經無路可退,必須要準備打一場持久戰。

https://www.tmtpost.com/6372216.html

專業客製化禮物、贈品設計,辦公用品常見【L夾】搖身一變大受好評!

採用PVC0.2白色軟皮料印製,4色印刷加上表層防刮油墨,另也可選表層上亮膜。


真空封口機該不該買?使用心得分享

各式封口機、包裝機械、客製化訂做、特殊改造



好的茗茶,更需要密封性高的茶葉罐,才能留住香氣!

鴻和興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在台灣專業生產茶葉罐、奶粉罐具有領先地位的光華金屬所投資組織成立的一家專業製造包裝材料之馬口鐵罐製造廠,秉持的專業、品質、服務、效率為各大客戶服務。


常見的貨櫃種類?

金誠貨櫃屋尺寸均依國際標準組織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認定標準,並區分成鐵貨櫃、冷凍貨櫃和特殊貨櫃三種類型。



Orignal From: 阿里雲被動,張勇必須"救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