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星期三

自律神經失調該看什麼科?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最常聽到的毛病之一,舉凡頭痛、暈眩、疲倦、失眠、便秘、胸悶、喉嚨異物感…等等,幾乎全身上下的不適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之一。也由於不適症狀大多被認為是輕微可忍受的,許多人即使受到自律神經失調困擾,卻也不知道是否能夠尋求檢查與治療、甚至自律神經失調該看哪一科,可能都不是很清楚…



然而,現代人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的比例並不低,根據自律神經名醫郭育祥醫師著書資料,若以美國一份統計報告指出自律神經失調4%的盛行率估計,台灣約有92萬人會因自律神經失調受苦!從飲食、運動、呼吸等方式可以如何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將會是壓力爆棚的現代人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有那些?該怎麼自我檢查呢?跟著這張檢測表 從頭到腳 做一場小型健檢





想了解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有哪些,首先要先知道的是,「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個正式的疾病診斷名稱,而更像是一些現象或症狀的統稱。自律神經是與多個內臟或人體功能都有連結的神經系統。因此,自律神經失調可能造成的症狀也非常多樣化,包括血壓血糖、呼吸、心跳、消化功能、排便排尿都可能受到影響。



此外,雖然不像癌症、心臟病、中風等重病,可能造成致命的危機,但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有許多人平時飽受「小毛病」的困擾,原來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症狀。



因此,如果懷疑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不妨對照以下的症狀檢測表,幫自己做一次簡單的自我檢查吧。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自我檢查:全身/身心/精神症狀







  • 時常失眠、嗜睡,晚上多夢或淺眠,導致白天沒精神,或是疲倦感難以消除

  • 食慾不佳

  • 記憶力低下、集中力低下、容易感到焦慮不安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自我檢查:局部症狀







  •  頭眼耳

    • 總是感覺頭痛或暈眩,不是頭感覺很沉重,就是天旋地轉,沒有神清氣爽的感覺

    • 耳鳴的嗡嗡聲難以消除,或是像有一層障礙堵住耳道一樣聽不清楚

    • 眼睛乾澀疲勞、睜不開,眼花看不清楚的感覺



  • 心血管/呼吸胸腔:

    • 容易感到胸悶、心慌,好像吸不到氣或呼吸困難、快要昏倒的感覺

    • 心臟跳動很大力、會跳出胸口的感覺



  • 口腔喉嚨

    • 時常感覺口渴,不喝就覺得喉嚨乾渴不適、又怕喝水喝多了會頻尿一直跑廁所

    • 味覺異常

    • 喉嚨有異物堵塞壓迫或微刺感



  • 消化排泄相關

    • 常常感覺腹脹或有食道堵塞感,吃一點東西就肚子鼓脹

    • 好幾天大不出來的便秘、一直拉肚子的腹瀉反覆或輪流發生

    • 放屁、頻尿、殘尿感



  • 四肢皮膚肌肉關節

    • 麻痺、冰冷、潮紅、乾燥、多汗、搔癢、無法使力或乏力感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




自律神經是什麼?它跟交感神經有關嗎?





根據美國克里夫蘭診所資料,自律神經失調(Dysautonomia)是指因自律神經(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的問題所引起的症狀。自律神經系統控制著非自主(無法以意識控制)的身體活動,例如心跳、呼吸、消化等。當自律神經系統運作不良,可能引起心臟、血壓、呼吸、排尿等問題。



人體的神經系統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與周邊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主要是大腦與脊髓,周邊神經系統則由從腦幹發出的12對腦神經、31對脊髓神經所構成,並可分為接受刺激的感覺神經、可以自由控制動作的體神經、無法自由控制動作的自律神經三類。自律神經系統主要與內臟關聯,因此控制範圍包括血管、胃、腸、肝、腎、膀胱、肺、心臟等器官,同時也控制瞳孔活動、分泌汗水、唾液、消化液等功能。



自律神經又可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有時對於同一個器官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也因此兩組神經系統之間有著相互平衡、對抗的關係。交感神經活躍時,會產生使心跳與血壓上升、增加血糖等反應,幫助面對危急或壓力的狀況;副交感神經活躍時,則會讓心跳與血壓降低,進入休息狀態。當自律神經系統接收到來自身體部位或外界的訊息,就會透過交感神經刺激身體產身反應,或是透過副交感神經抑制身體的反應。




自律神經失調需要治療嗎?該看什麼科?答案遠比你想像的更複雜...





根據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的QA資料,自律神經失調如果放著不管,或想著「忍一下就會好」「自己調整也可以」,困擾生活的失眠、頻尿等等症狀也會持續,長期下來更會進一步影響器官的功能,對身心都有害。失去平衡能力的自律神經系統,其實需要藉由治療補充所需的神經傳導物質,也可能找回平衡。



如果懷疑自己自律神經失調,該看哪科醫生?由於自律神經失調在每個人身上可能產生的症狀不同,總和郭育祥醫師與自律神經失調協會的說法,可以先針對困擾自己的症狀,前往對應的心臟科、耳鼻喉科等、腸胃科專科掛號;如果症狀太多樣,或有持續發生或不定期反覆的情形,也可以尋找自律神經失調專科門診,或是經由神經內科、身心科、精神科等科別協助,進行進一步的診斷或檢測。



王健宇醫師則建議,真的不知道要看什麼科別的話,可以先前往家醫科、一般內科或內兒科就診,逐步排除造成困染症狀的病因;如果不想在醫院各個科別之間輾轉,也可以做自費健檢,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能溝通自己症狀的醫生,對病情的治療才有幫助。




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在思考如何改善前先找出是哪些習慣造成失調原因





自律神經失調很常聽到,但到底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為什麼會發生?又該怎麼改善?



家醫科醫師王健宇在著作《醫生說你根本就沒病:只是自律神經失調》中指出,現代人自律神經失調增加的原因,與繁忙緊張的時代脫不了關係,日復一日趕著上班、趕著開會的模式,等於在過度燃燒自己的身體;加上許多人會出現違反身體本能的活動,熬夜、吃撐、節食、憋尿…等,違反了身體調節的本能,就會影響自律神經的平衡。



郭育祥醫師則在《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一書中說明,自律神經如同一條橡皮筋,當給予過大的壓力,造成這條橡皮筋緊繃,久了就會失去彈性,也就是自律神經失調。而造成緊繃的原因,除了環境因素以外,本身性格容易緊張、時常壓抑情緒、或是對自我要求較高(來自自己或周遭),或是長期承受過多的壓力與期待,這類與壓力相關的情況,都更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不過另一方面,並不是只有「太忙」才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因為有些人的精神壓力,其實來自於「太閒」,郭育祥醫師說明,突然失去人生目標或生活重心也可能造成潛在的精神壓力,長期下來也一樣可能讓自律神經失去平衡。



還有一類人的自律神經失調,來自於體質上本身就容易自律神經紊亂,因此即使壓力承受度正常,也可能自律神經本身仍然功能異常。郭育祥醫師指出,這類患者並不常見,不過透過呼吸訓練、瑜珈等方式,調整自律神經功能,即可改善。



此外,自律神經本身的運作具有節律,時常打破正常生理時鐘運作的話,也容易使得自律神經走向失調;而自律神經作為人體內的調控系統之一,也會受到人體內的其他功能影響,例如內分泌失調、更年期等等。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大作戰(一)從維他命下手!醫師、營養師詳解飲食治療





想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飲食也是一個很大的要素。自律神經失調名醫郭育祥在《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一書中提到,想維護自律神經的健康,在飲食方面可以從「抗氧化」、「壓力」兩大方面下手。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飲食1:抗氧化營養素





首先,自律神經失調常與壓力有關,而壓力會讓人體內更容易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物之一,雖然會被人體用來對抗外來病菌,但這種不穩定的物質,

東方女孩的笑容秘密牙齦美白

似真牙醫的水雷射牙齦美白還原牙齦粉嫩顏色。通過FDA核准、切除口內骨組織及根尖切除術療程的牙科雷射



隱適美隱形牙套注意事項

每個步驟推敲再三、量身訂製 , 只為了讓每位走進診所的患者 , 都能夠得到最合適的治療 , 重現牙齒與生俱來的美麗 , 健康 , 功能。



怎麼決定是否需作牙冠增長術?

牙齒未完全萌發:大笑時會看到許多牙肉,影響美觀(露齦笑),「牙冠增長術」可以使未完全萌發牙完整露出,改善病人外觀。



80%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都有的徵兆!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月經異常的問題會造成未來不必要的肥胖、生育困難、青春痘等等困擾。


同時也可能攻擊人體細胞,使人容易衰老,甚至是影響DNA而增加罹癌的風險;而如果人的壓力太大,同時也會影響自由基的代謝,過多的自由基堆積在人體內,就更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



因此,想要避免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從生活與飲食中減少、消除自由基非常重要,首先就要避免外來環境增加自由基,例如吸菸、飲酒、環境汙染、暴露在過多的紫外線或輻射中等,都是需要極力避免的事項。



接著,就是透過飲食攝取幫助人體抗氧化的營養素了。郭育祥醫師指出,這類的營養素可分為兩大類





  • 天然抗氧化劑:維生素C、維生素E、硫辛酸、前花青素、CoQ10

  • 幫助人體形成抗氧化酵素:銅、鋅、硒、鐵



其他包括GABA、類黃酮、類胡蘿蔔素...等各種營養素,也都對抗氧化具有各類的好處。因此,日常生活中多加攝取富含各種營養素的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蛋類、全穀類、堅果類等,對於維持自律神經平衡非常有幫助。



林俐岑營養師則撰文分享,有著豐富纖維與植化素的蔬果有助抗發炎,富含維生素B群的全穀類、雞蛋、瘦肉等食物,也對自律神經有益。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飲食2:紓壓營養素





至於與自律神經失調息息相關的壓力,飲食也能起到幫助紓壓的作用。郭育祥醫師指出,有些營養素和人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因此經過消化吸收後,對於穩定情緒、放鬆也有幫助。這類的營養素與食物來源包括維生素B、維生素C、色胺酸、酪胺酸、鈣、鎂、鋅、卵磷脂、omega-3等等;而許多人怕胖而不敢多吃的醣類,其實也會在人體內轉換成幫助促進血清素分泌的物質。以上的營養素,可以在許多天然食材中找到,郭育祥醫師推薦了十大快樂食物,包含蓮子、花生、乳酪、核桃、香蕉、黃豆、豆腐、紅豆、雞蛋、柑橘。



除了抗氧化與舒緩壓力以外,想讓自律神經維持平衡,也要注意身體的免疫力,以及避免增加身體的負擔。郭育祥醫師就指出,免疫力與自律神經系統的穩定相關,因此可以透過攝取各種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類胡蘿蔔素等等營養,維持住身體的最佳免疫力。



林俐岑營養師也分享,除了平時就要養成正確攝取六大類的食物以外,包括香蕉、牛奶、燕麥、雞肉等食物,能夠幫助人體製造血清素,帶來愉悅感並減少憂鬱,達到舒壓與助眠的好處。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飲食3:注意進食時間也很重要





研究自然醫學領域的李德初醫師曾說明,每餐吃七、八分飽即可,同時晚餐減半,藉由減少食物在晚間9~11點對人體造成負擔,就能讓這段時間主要運行的「三焦經」恢復平衡,也讓自律神經進行修復。




避免加重自律神經失調的飲食





在減輕身體的負擔方面,《所有人都能用斷捨離調整自律神經》(原田賢)指出,過多的保健食品與藥物,除了可能帶來副作用,也會增加肝腎處理的負擔;咖啡因、尼古丁會對交感神經造成刺激;甜食、鹽分則分別會增加肝臟、胰臟、腎臟的工作量,都是日常飲食中需要盡量減少、以免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飲食問題。



林俐岑營養師也在部落和撰文指出,想要減少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也要避免吃進對身體造成壓力的食物,包括甜食、炸物、酒精、太濃的茶飲與咖啡、包含罐頭與醃漬物在內的高鈉食品。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大作戰(二)從運動到呼吸,醫師專業建議的放鬆治療法





現代人注重身體健康,除了飲食方面以外,運動的重要性也逐漸被強調,舉凡健走、慢跑、爬山、籃球、羽球、高爾夫、拳擊…各式各樣的運動都有其愛好者。不過,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的族群來說,該怎麼做運動才會對身體更有好處呢?



郭育祥醫師說明,運動對於身心都有益處,生理上來說,運動後大腦會產生腦內啡,能夠產生愉悅感;心理上則可以分散並轉移注意力,暫時擱置煩惱的事情,能帶來舒壓的效果。而想要達成這些好處、同時避免增加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壓力,郭育祥醫師認為,「能讓身體能放鬆的運動」才適合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例如游泳、太極、氣功、瑜珈、外丹功、靜坐等,都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如果真的挪不出時間運動?那就從日常生活中,鍛鍊呼吸或進行泡澡開始做起吧。



郭育祥醫師說明,呼吸是人的本能,「正確呼吸」能幫助增加血氧、調整血壓、促進新陳代謝等等好處,也是免費卻真正有效能強化自律神經的藥方。自律神經失調的人,大多處於交感神經過度活躍的狀態,呼吸時常偏急、偏淺,透過學習緩慢呼吸、拉長呼氣時間,幫助身體放鬆、安撫過度活絡的交感神經,就能讓自律神經漸漸地恢復平衡。



不過,什麼樣的呼吸才是「正確呼吸」呢?郭育祥醫師認為用鼻子而非用嘴呼吸、腹式深呼吸最佳,並提醒4大撇步



  1. 姿勢:背部要打直,放鬆拱起僵硬的肩膀,讓胸部自然挺出、下巴與小腹自然微縮。

  2. 放鬆:一開始不要太著重正確的呼吸秒數,先放空腦袋、專心在呼吸上。

  3. 腹式呼吸:可以先平躺、雙手放在腹部(或放一本書),吸氣時感受手部或書本抬高、吐氣時往下凹,吸氣與吐氣各約5秒鐘,每天早晚各練習5~15分鐘。

  4. 慢慢吐氣:吐氣時副交感神經比較活躍,腦波也會轉成更為放鬆的狀態,還能排除過多的二氧化碳。




同場加映:自律神經失調該吃藥嗎?比起藥物我們更該思考...





肩頸痠痛、腸胃不適、頭痛、無力…當生活中不斷被這些小病痛困擾的時候,你是否首先也會想走進藥局,買個腸胃藥、頭痛藥或酸痛貼布來改善,或是求助醫院診所,請求醫師開藥讓這一切惱人的毛病都停止下來?雖然現今藥物取得方便,但有些病症,像是自律神經失調,卻步是一帖藥就能解決的;更精準地說,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來說,吃藥也許更不是最佳解方。



日本一位插畫家崎田美菜,就曾出書分享自己的經歷。原本因為生活低潮,深陷在憂鬱、無力、頭痛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的她,曾經也需要求助身心科,為了控制病情更需要持續吃藥…但在固定上瑜珈課、持續在家做簡單的練習之後,由於學習了正確的呼吸控制,她親身體會到了各種不適症狀都有所改善,甚至最後連服了8年的藥都能停掉!崎田美菜也將這段經歷與自己平常練習的瑜珈,一起繪製成漫畫,在網路上連載分享,集結出書後更在日本暢銷超過35萬冊。



康聯預防醫學顧問心理師廖芳芸曾指出,自律神經失調常被認為與壓力有關,壓力會讓人體時常處在緊張的狀態下而忘記休息,久而久之,不但能量會過度耗損,讓人在緊急狀態時維持動能的油門也會失靈,對身心健康皆有影響。



既然如此,比起吃止痛藥緩解各種身體不適症狀,或許更重要的是從生活中解除壓力的來源。廖芳芸心理師建議,透過均衡飲食與專心吃飯、培養運動習慣、良好的睡眠、每天片刻的舒壓休息時間,都能夠幫助保養自律神經。







來源鏈接:https://www.edh.tw/article/25230


關於性病檢查你應該知道的9件事

HIV RT-PCR 的準確度及愛滋病確認診斷?



預防感冒出奇招!

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來了解一下紫錐菊的功能



不敢相信菜花就是這樣治好的

花其實就是肛門生殖器疣(又稱為尖性濕疣)的俗稱。廣義來講,菜花其實也是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造成的病毒疣的一種類型。


根管治療前必知二三事

軒品是在地板橋根管治療專科牙醫診所,隨著醫學進步,根管治療的方式也從古早的 「放藥治療」演變成現在普遍接受的觀念「根管治療」必須盡量移除、清創神經管內的組織,殺菌並且保持無菌。



Orignal From: 自律神經失調該看什麼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