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股價逆漲,雷軍發文稱"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然而不到一個月,自認厚道的小米卻對米粉做了一件極為不厚道的事。
近日有米粉在網上紛紛求助,稱購買了小米推廣的多家P2P平台的理財產品,但直到今年7月還有28個沒回款,這裏面出問題、提現到不了賬的已經有18家,確定爆雷的包括秋田財富、2025、米袋子、小諸葛、靚錢寶、人愛等等。
為此,上千受害者集結在維權群內,可問題尚未解決,這類維權群統一被封,群相冊、群文件里截圖和錄音丟失。
而處在輿論漩渦中的小米沉默長達一個月後終於做出回應,目前正全面清查金融類的應用,同時,還表示應用商店已決定不再收錄新增的P2P理財類應用,並保留所有P2P產品App的開發者聯繫信息和營業執照副本信息,當用戶需要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及配合公安機關工商執法所需。
但小米所承擔的責任僅此而已嗎?
小米的錯誤,是審查疏漏還是參与其中?
從這則遲遲到來的官方回應中可以看出,小米強調的重點有兩處:一則,我們第一時間就下線了所有P2P推廣廣告,並承諾不再收錄新增的P2P理財類應用。二則,這隻是MIUI商業部門的廣告業務,是純廣告,並非外界有人猜測小米是戰略合作,還參与P2P平台分成。
簡單來講,小米承認存在審核疏漏,但完全撇開與爆雷P2P平台的更深次關係,可眾多米粉顯然不能就此平息質疑。
僅就審核問題來講,小米上市招股書清清楚楚地寫着"公司通過應用程序推廣知名金融機構的優質理財產品,加強產品篩選程序,確保僅向消費者推廣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產品",而現實是小米推廣的P2P平台出現了大面積爆雷,絕非審查失誤導致的小概率事件。有網友表示,在投的15個P2P平台中已經爆了11個,另有資深米粉幾乎投遍小米推廣的P2P,可目前有28個沒回款,其中出問題、提現到不了賬的已經有18家。
這種概率恐怕不是一句審查疏漏就能解釋得了。但米粉最關心的還是小米和這些不合規P2P平台的關係,真如官方回應的那般,是單純的廣告推廣嗎?
從之前對各類P2P平台的宣傳看,小米在這方面可謂是不遺餘力,不僅通過"小米運動"App和小米VIP的每日任務大面積投放廣告,而且很多項目都標註"會員專享",好似是小米自己推出的金融產品。這透露出一個問題,與傳統互聯網廣告、信息流廣告不同,小米無形之中可能充當了商業背書的角色,因為眾多米粉都自認為這是小米所帶來的"福利"。
當然構不構成商業背書還是法律說的算,可對粉絲而言,這種廣告的誘導性不容置喙。
而且網友爆料,小米與P2P平台的投資關係,也是誘使米粉參与理財的原因之一。據說小米在2015年投了五百萬給石頭理財,眾多米粉因為相信小米的信譽才跟投,結果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高層失聯、公司人去樓空,流水只出不進,受害者眾多。從貸羅盤所查信息可見,石頭理財的天使輪融資正是出自小米。
基於這些事實,外界普遍認為小米並非置身事外。不過即使如此,追責小米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律師表示"除非能夠證明小米在對這些平台做盡調時,已經明知這些平台有風險、欺詐,為了賺取傭金分成,仍然推廣這些平台。除了這種情況之外,很難追究小米的責任"。
或許這正是第三方推廣渠道有恃無恐的原因?
甩得了鍋,甩不掉的是受損的企業形象
從京東到小米,在這次P2P行業地震中,受此牽連的不只是互聯網巨頭,還包括為其站台的代言明星,以及影視行業中插廣告的利益。
而當眾多互金平台接連爆雷,他們所做的統一舉動就是撇清關係。收割投資人時共享收益,被投資人追究了該刪微博的刪微博,該下架廣告的下架廣告,這似乎是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前幾日,聯璧金融崩盤后,斐訊立即發布聲明撇清雙方關係,而京東也作出解釋稱,自身只是一個斐訊產品的銷售平台,更沒有與斐訊相關的聯璧金融合作。只是,在0元購的利益鏈條上,斐訊從一個不知名的品牌躍居京東銷量榜榜首,京東則將斐訊打上自營標籤,賺取20%的扣點傭金。如今聯璧涼了,他們相互甩鍋的速度可謂令人咋舌。
更早之前,明星站台也是互金平台提高關注度、吸引投資人的慣用套路。2015年唐嫣、李湘、瞿穎、鍾麗緹、胡靜五大女神紛紛通過微博為e租寶站台。而次年這家公司被判定為詐騙公司,詐騙資金超過500億元,對此,明星只不過默默刪了微博,再無其它影響。同樣,作為互金平台重點廣告投放的影視行業,也是深諳自保法則。
因此,只要互聯網金融的利益鏈還在,即使這一批P2P倒下,還會有新的一批起來,而利益之內、責任之外的第三方就永久有立足之地。認清楚這一點,如果投資人再以為京東、小米等企業能夠代表公信力,那隻能說是愚蠢了。
不過撇清關係或許只是表面,對於投資人來講,若是他們不認同,長遠的影響在於企業聲譽,尤其是小米這種以米粉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說不定會埋下一個隱患,從內部腐蝕用戶基於信任對公司形成的凝聚力。
小米以互聯網企業的定位上市,但難以支持其定位的是羸弱的互聯網服務營收,其招股書显示,互聯網服務對公司營收的貢獻比例在近三年始終沒有超過10%。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依靠用戶驅動互聯網服務是最切實可行的路線,然而這個時候P2P爆雷所表現出的公司審查疏漏或是疑似利益糾葛,實則動搖了米粉對小米的信任。
更何況,在小米平台上具有理財意識、能承擔一定風險的用戶,皆是消費能力較強的一部分群體,他們的流失或許才是小米最大的損失。
小米公式:利益>風險>用戶?
這場P2P風波中,京東、小米究竟扮演何種角色,已經無關最後的責任認定,但更深刻的問題在於公司在風險和利益之間抉擇時將用戶置於何處。
今年618期間,斐訊對外宣稱其總銷售額破7.1億,其中在京東平台總銷售額破4.6億元,占斐訊總銷售額的65%左右。另根據斐訊公開數據,2018年上半年總銷售收入超80億,若按照65%的比例、京東自營平均20%的扣點傭金計算,京東2018年上半年獲得收益最高可超過10億。
斐訊的成功得益於0元購,而京東受益於斐訊銷量暴增,如果說京東沒有了解到0元購模式背後潛藏的極大風險,顯然不切實際。但即使如此,在三方共贏的基礎上,京東選擇性地忽視了可能帶來的風險,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對用戶的不負責任。
小米則更為嚴重,即便只追究審查責任,公司形同虛設的審查機制也側面暴露出核心問題,即商業化壓力。一份來自《證券日報》的統計显示,團貸網、ppmoney、人人貸、有利網等8家平台,2016年的銷售費用都在億元以上,其中宜信惠民的銷售費用更是高達18億元。
互聯網金融平台越發重視營銷,能夠引流的渠道便深受其益。為此,小米甚至不惜在損害公司聲譽的風險上,為其推廣的P2P平台提供疑似信任背書,又或者說縱容它們借用小米公司的形象誘使用戶。據一位損失嚴重的米粉講述,"我最開始不放心,打電話給理財平台客服,客服還反問,你還信不過小米嗎,那麼大的公司?"
當現有利益超出潛在風險,而企業風險又遠遠低於用戶風險時,我們看到小米、京東甚至所有相關方,默認的選擇可能都是利益,這或許就是在商言商的殘酷。
尤其是互金行業始終都無法擺脫欺詐跑路的惡名,這不只是因為經濟壓力下,投機貪婪的心理情緒在助長,更關鍵的是政策導向的不確定以及敏感的監管環境,反而催生了各色各樣的騙局,在這其中,有些互聯網公司難免有所牽扯。
可在整個互聯網經濟普遍強調用戶至上的觀念下,這種傷及用戶利益的做法,能夠持續多久呢?
雖說小米這次回應公眾是慢了一拍,但其限制輿論發酵的動作可謂是迅雷不及掩耳,可不擔責不代表相安無事,當越來越多的米粉強忍住衝動,想把買來的產品扔進垃圾桶,莫不是另一種損失,而對其它公司來講,這也是一個教訓。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dsb.cn/【其他文章推薦】※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台中借錢,台中借款專家教你成為投資理財高手!
※想知道哪一家高雄票貼額度高,優惠利率是合法融資管道!
※高雄合法借款,助您輕鬆借貸免煩惱!
※手上有黃金珠寶卻不知該如何典當嗎?台北借款,中山區當舖,大同區當舖免費幫您鑑價!!
※救急過件簡單不囉嗦,24小時當舖一通電話立即貸!
※想知道還在貸款的車子能用來借款嗎?台中汽車借款,台中機車借款公司,不管有無分期皆可貸!
Orignal From: 小米P2P爆雷,受損的是企業形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