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對於穿山甲來說,應該算是一個幸運月。
先是月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接着,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包括穿山甲在內的4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
這背後的邏輯不難判明:穿山甲已經成為極度瀕危物種,之所以如此,很大一個原因在於人們的濫捕濫殺。殺了之後,用途有二:食用、藥用。因此,摁住這兩個需求,就能有效保護穿山甲。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育",人們明白了吃野味是會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隱患的。但仍有人覺得野味的藥用價值不能忽視。比如穿山甲,什麼"大補"啦,"消腫"啦,這種所謂功效在一些人頭腦中揮之不去。更有甚者,有人搬出"傳統文化"來,說吃穿山甲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藥方。
有些葯書中的確記載說,穿山甲具有活血消症、通經下乳、消腫排膿、搜風通絡等功效,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古人的醫學知識必然有歷史局限性,隨着各方面的進步,對於一些動植物藥用價值的認識發生變化――有時還是顛覆性變化,也屬正常。幾千年來,中國傳統醫學一直在不斷創新發展,認識也在不斷變化。從秦漢時期《黃帝內經》奠定中醫理論體系,到明清時期瘟病學的產生;從中醫典籍中煥發新生的青蒿素,到將傳統中藥的砷劑與西藥結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創新,始終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根本動力。
因此,剔除附加在穿山甲等動植物身上的不正確認識和誤讀,正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正是中醫迭代的表現。我們常說,對於中醫藥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其中關鍵在於分辨何為精華,何為糟粕。科普提升社會認知,是一個途徑,通過官方文件調整,也是一個途徑。此次"藥典除名穿山甲",就是一個鮮明的信號。
【其他文章推薦】
※咖啡酸衍生物的活性研究報告
※酒糟皮膚炎反覆發作怎麼辦?
※得皰疹,不是我的錯..
※寶寶頭型如何矯正?把握黃金期,不要錯過最佳時機!
※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常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
※何時該看"不孕症"門診?把握黃金期!
Orignal From: 從"藥典除名穿山甲"說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