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人工智能行業人才需求旺盛

  "未來5到10年,對社會改變最大的將是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將深刻改變社會,代替很多崗位,也會創造出很多新的崗位。哪個國家掌握了人工智能的話語權,就掌握了全球的話語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說。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浙江、安徽、遼寧等地調研了解到,企業普遍反映缺乏人工智能人才,認為隨着AI在各個行業的應用不斷深入,人才需求會越來越強烈。當前,對於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院校、企業在人才培養定位、模式、校企結合等方面仍存在困惑。


  行業火爆人才稀缺


  人工智能行業到底如何火爆?"到處都喊着要人才。"東北大學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雲洲這樣形容。


  過去幾年,科大訊飛遼寧分公司每年從高校招畢業生,人數都在1000人以上,2018年預計將達到2000人以上。"隨着AI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深入,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烈,對高精端人才的需求會更加旺盛。"科大訊飛遼寧分公司總經理江厚軍說。


  在人工智能企業較為密集的杭州,創始人們同樣為"招人"而頭疼。


  "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迅猛,市場需求足夠大,但真正的人才稀缺。優秀的工程師,市面上很難招到。"杭州大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陳明權說,目前該公司員工約40人,校園招聘和獵頭招聘各佔一半,2018年希望再招50到100人,不過在985、211或者行業內名校都"招不滿"。


  "一些好的大學里會有類似計算視覺方向的實驗室,但離直接工作要求的能力還有一定距離。"陳明權說。


  安徽咪鼠科技公司負責人馮海洪也有類似的感覺:"人才市場上幾乎沒有人工智能人才,有也搶不到,我們只能招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自己培養。培養周期是半年到一年,才能夠進入這個行業。"該公司以智能語音鼠標為應用方向,30多名員工中約有20人從事人工智能開發。


  人工智能人才招聘難、培養難,留住自然也難。馮海洪說:"要給足夠的學習機會和快速成長機會。我們有股票期權,工資方面至少符合市場水平,有時候還要超過他們的預期。"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一些相關企業了解,一般一兩年工作經驗的員工月薪約8000元,能夠獨立操作的員工月薪可過萬元,且上漲速度很快。


  企業全球招募人才


  人工智能企業"大家社區"的楊洋說,人工智能的三個基礎點,一是算法,包括深度學習,二是大數據,這是人工智能的支撐,三是運算能力和硬件,"這幾個方面的人才需求都很旺盛"。


  人工智能行業到底缺少什麼樣的人才?馮海洪認為,一是一些邏輯算法方面的人才,做底層技術算法研究;二是基於一些核心技術平台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線上雲端能夠使用的人才,基於平台開發的人才;三是大數據人才,人工智能產品基本都涉及數據分析、處理;四是人工智能硬件產品人才,對新的終端產品有所了解,比如機器人、手機等。


  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團管理諮詢部部長楊濤認為,人工智能領域不再是需要單一型人才,而是需要有交叉學科背景的複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稀缺的人才主要分佈在北京等少數大城市中。一些企業反映,現在三線城市基本招不到人工智能人才,招到也留不住,一些企業只能招實習生,靠帶新的方式培養人工智能人才。


  為了破解人才招募難題,一些企業把視野放寬到"全球"。如科大訊飛展開招募國際頂尖人才的"春曉行動",在美國硅谷、加拿大多倫多等AI人才匯聚的地區設立實驗室、辦事機構等。"人才的招募,不能僅僅局限在國內。"江厚軍說。


  "人才培養還在摸索"


  據專家介紹,目前國內有37個高校設立了智能科學學科(即AI方向的學科),7個高校成立了機器人學院,60餘個高校在建機器人專業。不過,對於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無論高校還是企業都存在困惑。


  目前,多個高校開始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學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學院成立了人工智能英才班。


  行業內的"領頭羊"企業,成為聯合高校培養人才的生力軍。"我們在全國所有的名校、國際名校都設立了聯合實驗室,一些優秀的研究生畢業以後直接進入實驗室工作,更快速地對接企業的研究課題,能夠更快速地培養自身的人才隊伍。"江厚軍說。


  據介紹,科大訊飛和清華大學的聯合實驗室中,"訊飛醫療機器人"首次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了465分的高分,通過考試;科大訊飛和哈工大成立的聯合實驗室中,完全"本土培養"的專家,已成為國際知名的人工智能專家。


  科大訊飛和高校的合作還提前到了本科生階段。"我們和東北大學等全國20多所學校開展合作,這樣學生畢業以後就能夠進入企業直接工作。"江厚軍說。


  不過,對於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無論高校學者還是企業的負責人,都認為存在多方面困惑,一是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培養方案等尚無統一標準。


  東北大學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國內985高校首個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由東北大學、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和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組建。"雖然到處都喊着要人才,但機器人專業是新設立的,到底從什麼方向培養,學生需要什麼技能,大家都還在摸索。面向未來到底培養出的學生適不適應社會需求,也有很大的風險。"張雲洲說。


  據了解,現在已經成立了全國機器人工程專業的教育聯盟。目前在建機器人專業的60多個高校,已經在聯合交流討論如何培養人才。


  安徽省信息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祁東風認為,人工智能產業剛剛起步,不僅是新型產業,也是邊緣科學,基本定義還在完善之中,其中不乏泡沫,產業的發展方向也尚不清晰。


  二是頂級人才往企業流動,專任教師不足。一些從業者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人工智能頂級人才都在企業之中,工業界挖走了很多學術界的人才。這種情況不僅限於中國,在硅谷等也存在。"我們學院,專任教師比較少,目前採取的是和信息學院、計算機學院等聯合培養模式。"張雲洲表示。


  三是校企結合模式在體制、經費方面存在制約。學校現有的專業、知識體系比較單一,如机械、電氣、軟件專業,還是各學各的,需要企業的參與,但企業如何參與,怎麼獲得合理回報,還存在體制障礙。


  楊濤說,其所在的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團已開辦了多期"工業機器人應用工程師"培訓班,參與短期體驗、培訓的達五六千人次,100多人獲得了認證工程師證書。集團還計劃跟中高職、本科高校合作,共建專業、學院等,從起始年級開始培養機器人領域的操作、維護維修工程師,以及具備机械設計方案、軟件設計方案、集成方案的設計師等。目前這些領域就業前景看好,在遼瀋地區,系統集成設計師、軟件設計師等月薪上萬元,南方收入更高。


  但問題同樣存在。"成人短期培訓班,雖然目前效果不錯,但真正培養行業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還是希望跟學校合作進行學歷教育。不過在學費不可能大幅上漲的情況下,目前這方面學校經費有限,開展相關學歷教育很困難。我們也開展了一些合作,目前進展比較慢。"楊濤說。


  "現在我們有新松機器人作為實踐基地,有德國的學校、師資,有新松機器人工業聯盟的聯盟單位,有專家,但要探索'企業主導、政府推動、學校參與'的聯合共建混合制學院模式,既沒有相關的政策,也沒有獲得國家補貼的可能性。"楊濤說。


  聲明:轉載上述內容屬於廣告或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東方財經網的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其他文章推薦】

※想知道桃園當鋪,中壢當舖,老字號經營合法借錢借款在哪裡嗎?懶人包大公開



刷卡換現金到底安不安全?理財專家現身分析說明!



※各地區刷卡換現金手續費皆一樣嗎?



※缺錢急用嗎?快速幫你找尋屏東借錢貸款專家!



※讓走投無路的人有個正當的借錢管道,高雄當鋪讓你安心借 安心還!



※想知道正當的借款管道鳳山當舖在哪裡?



※高雄鳳山當鋪推薦合法立案,快速過件助你渡難關



Orignal From: 人工智能行業人才需求旺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