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郭建華:從填補心靈空白到照亮脫貧之路

  從填補心靈空白到照亮脫貧之路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郭建華的光影人生


  【道德模範光明禮讚】 


  "一方小銀幕,能裝地和天,演不完千古悠悠美與善,放不盡人生百味苦辣酸甜。銀幕故事像老娘土,養壯了根,養旺了苗,養靚了女,養俊了男,養甜了老百姓的苦日子,養美了大江山。只要鄉親們喜歡看,俺情願當一輩子鄉村放映員!"戲曲電影《電影兒女》的主題曲唱出了郭建華與電影近半個世紀的不解之緣。










  郭建華,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原開封縣)電影公司黨支部書記。對當地百姓來說,她曾是"放電影的'好閨女'",後來成了"放電影的'好媽媽'",現在是"放電影的'老太太'"。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做放映員的20年裡,郭建華共為觀眾放映13000多場電影;當站長和經理的25年裡,她共組織放映故事片、科教片超過15萬場次,觀眾高達上億人次。


  在與電影"共舞"的44年裡,郭建華給百姓送歡樂,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送法律,提升了群眾的法治觀念;送科技,提高了群眾的脫貧技能。


  一部一部電影摞起的人生


  "大半輩子過去了,回頭看看,我的人生是一部一部電影摞起來的。"郭建華如此概括自己的一生。


  1976年,郭建華成為開封縣電影公司的一名農村放映員。


  "放映員的工作多神聖啊,只要一放電影,很多人就都高興起來。"郭建華說,那個年代,農村文化生活十分匱乏。一聽說放電影,十里八村的鄉親們早早地背上孩子、拎着凳子,成群結隊地向放映場奔去。一場電影的觀眾至少幾千人,有時甚至上萬人。"能給這麼多人放電影,我感覺很幸福。"


  只要一坐在放映場上,機器一轉,郭建華就會隨着銀幕上演繹的精彩故事,和觀眾們一塊兒落淚,一塊兒歡呼,一塊兒鼓掌。


  在一般人看來又苦又累的農村電影放映工作,郭建華卻堅持數十年。她坦言,除了電影本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對電影的喜愛"。"每天能給农民多放一場好電影,能讓农民多看上一場好電影,就是我多年的工作目標。"1978年,電影《烈火中永生》剛在農村熱映,鄉親們翹首以盼,見到郭建華就問:"啥時去俺村放映呀?"


  當時已懷孕7個多月的郭建華,為了能讓鄉親們儘早看上這部電影,每天晚上要去3個村放6場電影。放到第18個晚上,第二場電影還沒放完,郭建華就疼痛難忍,倒在了放映機旁。


  鄉親們用板車把郭建華拉回家,孩子早產了。郭建華的丈夫把瘦弱的孩子摟在懷裡,抱了兩個小時,孩子才緩過勁兒來。夫妻倆哭着為孩子取名"紅梅",只因郭建華當時放映的電影主題曲為《紅梅贊》。


  20世紀90年代,郭建華被聘任為縣電影公司經理,當時的電影市場非常不景氣,電影公司經營不善、資金短缺。郭建華經過9天激烈的思想鬥爭,毅然走進了電影公司的大門。


  就任那天,郭建華對大家說:"咱不能讓老百姓看不上電影啊!"此後,郭建華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走出改革三步棋:改定額承包為代理髮行,實行電影拓市場、能人挑大梁;變管理型為服務型,改計劃經濟為市場經濟,改人浮於事為競爭上崗;實行工效掛鈎,優勞優酬,獎優罰劣,要求職工做到的郭建華先做到。一年下來,電影公司的收入由原來的不足4萬元增加到20多萬元。


  44年來,潔白的銀幕伴隨着郭建華從青絲到白髮,從青春年華到花甲之年。如今,郭建華初心不改,依然堅持在基層放映第一線。2019年,她還到村裡為群眾放映了143場電影。


  "電影是我的生命,我已經離不開電影,更離不開群眾。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銀幕高高地掛起來,讓群眾文化活動火起來,讓父老鄉親們樂起來,讓精神文明傳播開來。"郭建華說,給农民放了這麼多年電影,除了觀眾接受教育外,電影里的英模人物也讓自己深受教育,指引自己找到人生方向。


  "三槌"和鳴奏響農村法治新樂章


  1998年,在村裡放映普法影片時,一位老人在散場后仍傷心流淚,久久不願離去。當郭建華上前詢問時,老人擦着眼淚說:"你們來晚了。要是能早幾年懂法,俺兒就不會進監獄了。"


  這件事讓郭建華心裏很不是滋味,久久難以釋懷。自此,郭建華動起了電影普法的心思,也在心裏埋下了深深的"基層法治情結"。


  走村串戶多年,耳聞目睹了許多农民因法律意識淡薄而犯罪入獄的不幸案例。郭建華越發意識到,在農村加強普法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培育农民的法律觀念,必須要依靠通俗化的傳播手段。"郭建華說,"過去影片少,有啥就放啥。現在不同了,可以結合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根據群眾需求,為鄉親們量身打造或者選擇他們想看愛看的電影。"


  郭建華還提出了"鑼槌、鼓槌、法槌"的農村法治思想,告訴群眾,要"多敲鑼槌鼓槌,少敲法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活動。她說:"我希望用鑼槌、鼓槌寓教於樂,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數,用法槌弘揚法治,保一方平安。"


  作為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郭建華多次在全國兩會上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基層普法力度,營造全民學法懂法、遇事找法、辦事依法的良好氛圍,以預防為主,把高牆內的懲戒轉變為高牆外的教育。


  一邊提出建議,一邊身體力行。農村成了郭建華搞全民普法教育的試驗田。經過多次調研,她最終決定將祥符區西姜寨鄉白庄村作為試點,探索可複製、易推廣的基層普法教育宣傳模板。2017年6月,祥符區首個基層普法基地在白庄村建立。2018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黨支部組織黨員走進祥符區,在西姜寨鄉白庄村開展"送法進鄉村、共學十九大、扶貧獻愛心"主題活動。


  如今,"白庄普法模式"在祥符區335個行政村(社區)全面鋪開。截至目前,累計播放普法電影5000餘場次,觀影群眾80餘萬人次,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100餘場次,受眾30000餘人次。


  聘請律師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幫助他們解決"愁到睡不着覺的大問題";幫助促成張庄小學生代表參加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公眾開放日活動;聯繫協調祥符區一百名駐村第一書記聆聽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主審法官謝勇以《民法典》服務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宣講……蘭考縣東壩頭鎮張庄村第一書記王曉楠,對駐村以來郭建華助力張庄村基層法治工作所做的努力如數家珍。


  一方小銀幕助力奔小康


  "我生在花生窩,長在花生主產區。"為了讓鄉親們的花生獲得更好的收成,在郭建華的建議下,河南影視集團拍攝了科教片《咱家花生好收成》,影片有故事、有知識,讓农民在歡聲笑語中學到了先進的種植技術。


  李永樂就是看了上述電影后,決定辭掉城裡的工作、返鄉創業的。在了解了郭建華為农民放映電影的故事後,李永樂感觸頗深:"屏幕上放的是熱血青年,我們也要做電影屏幕外的熱血青年。"


  在當地政府和郭建華的鼓勵、支持下,2017年4月,李永樂組建了青年創業團隊,調研當地農產品,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創業中,郭建華常常為李永樂答疑解惑。


  "隨着近幾年的發展,我們的基地面積擴大了,產品也從最初單一的花生產品延伸到了當地所有的特色農產品。"李永樂興奮地說,現在,他們圍繞花生做足了文章,設計了一系列花生文創,帶動了當地一家花生老作坊。如今,西姜寨五香花生不僅賣出了開封,也賣出了河南。


  "電影使我的生命閃光,架起了我和农民溝通的橋樑。"郭建華說,農村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我很慶幸走進了農村,走進了基層,讓我到了晚年還有活干,還有放不完的好電影。"


  "送來米,送來面,不如送部科技片。"科技電影被祥符區农民親切地稱為脫貧致富的"金鑰匙"。近年來,黃河水澆灌+科技興農,祥符區地膜花生增產一倍。在郭建華的積極推動下,該區花生獲得了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保護面積達50萬畝,花生價格也翻了一番,成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這些年,郭建華每年都會帶上鄉親們種植的優質花生上兩會。"我不僅要給农民放好電影,還要幫助农民銷售好花生。"郭建華說,她將呼籲更多人,幫助农民兄弟拉長花生產業鏈條,打造國際國內消費市場,給祥符區的好花生找個"好婆家",讓农民靠花生脫貧致富奔小康。


  2018年4月,在郭建華提議下,祥符區啟動了以"扶精神、扶智力、扶志氣"為主題的"百村千場"電影扶貧扶智放映活動。郭建華帶領放映人員深入全區7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29個貧困戶較多的非貧困村,建立了100個農村扶貧電影放映點,採取"菜單式"放映模式,累計放映扶貧科技電影11000餘場,觀眾達200餘萬人次。


  "俺從十四五歲就開始看她放映的電影,從送文化到送科技,她一直在源源不斷地幫助我們富腦袋,鼓口袋。"祥符區范村鄉大關頭村黨支部書記趙志說。


  郭建華欣喜地看到,電影聲情並茂的展示和其中真實感人的故事,不僅提升了群眾脫貧致富技能,也激活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實現由政府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轉變,更加增強了群眾用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幹勁和韌勁。


  (本報記者 王勝昔 崔志堅 丁艷)


【編輯:蘇亦瑜】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www.chinanews.com/,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自行創業省成本, 租營業登記地址省房租!



※麼尚草本沐浴乳,生薑洗髮精,控油清爽不乾澀



※告別頭皮癢!無矽靈洗髮精推薦,買起來囤就對了!



※報好康!頭髮護理產品試用體驗組,限時索取中~



板橋殯葬公司價格透明公開,風評第一



台南熱泵熱水器安裝廠商一覽表



※高價回收黃金推薦



聚甘新



Orignal From: 郭建華:從填補心靈空白到照亮脫貧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