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小傳
雷忠義,第三屆"國醫大師"。上世紀70年代,雷忠義發現,冠心病、高血壓患者呈增多趨勢。他下定決心,要以中醫藥方法治療心血管疾病。經過十年沉潛,終於製成新葯,開啟了傳統醫學篩選防治心血管病藥物的新思路。懸壺大半生,經其手而重獲新生者,難以計數。而雷忠義在行醫過程中展現出的醫德更令人感動,在他的言傳身教之下,眾多學生"知常達變",在中醫領域屢有創新。
早上8點剛過,陝西省中醫醫院心內科,診室前已排起長龍。
66歲的田老伯趕來複診,排在最前頭。3年前,他四處求醫,得到同樣結論:"換了心臟才能活。"絕望中找到這裏,用藥10天,病情好轉;堅持半年,药到病除。"多虧雷大夫,救了我一命!"他說。
聽見叫號,田老伯敲門而入,但見85歲的雷忠義身着白衣,銀髮如絲;戴着金邊眼鏡,精神矍鑠。像老友見面,二人熱情問候。一番診治,田老伯拿到新藥方,感佩之至。
於雷忠義而言,這樣的"救死扶傷",每天都在上演。2017年6月,雷忠義獲第三屆"國醫大師"稱號。杏林無涯,探索一生。回望往昔歲月,雷忠義不禁感慨:"中醫之路上,我剛做了一點點嘗試,卻忽然發現,已是白髮蒼蒼了。"
醫德高
仁心銘記一生
生於陝西合陽的雷忠義自打記事起,有幅畫面便印於腦海:關中鄉下的老宅里,父親苦讀醫書;親朋偶染風寒,他便背起褡褳,行針把脈。
父親曾患結核病,自學醫書以自救,后愛上中醫。在父親要求下,年幼的雷忠義研墨執筆,抄寫《養生銘》《湯頭歌訣》……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父親常掛嘴邊的話像顆種子,在雷忠義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
1952年,18歲的雷忠義中學畢業,進入陝西省第一衛校,學習現代醫學;之後,邁入中醫高等學府,走上中醫之路。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堅信勤能補拙的雷忠義,讀書如飢似渴,"學中醫要涉獵廣泛、學問紮實;反覆揣摩體悟,方有所長。這條路啊,沒有捷徑可走。"
1957年,陝南暴發疫情。雷忠義和老師一道,晚上跟着鄉民的火把,背上保健箱、針灸包步行數十里,救治危重病人。
"稻田裡,农民兄弟光腳插秧,容易染上鈎體病,嚴重點就會休克、腎衰、肺出血。"每日顛沛的老師也染上疾病,卻仍指導雷忠義熬制湯藥銀翹散,救治鄉民。"急性傳染病,中醫照樣能治,對此要有信心。"
一天晚上,有位婦人抱著兒子,前來求助。原來是小孩調皮,在森林里誤食毒蘑菇。老師把完脈,送給婦人藿香、黃連等藥材,孩童不久即愈。跟師學藝的雷忠義不禁感慨:"中醫醫術博大精深,愛人之仁更讓人感動。"
耕耘杏林一甲子,雷忠義將"醫者仁心"的教誨,銘記了一生。他曾冒着大風雪,背上幾十斤重的老式心電圖機,為病危患者診治;下班后騎着自行車,給卧病在床的患者送葯上門……
"有次回老家,鄉親們聽說父親回來了,紛紛趕來看病,屋裡屋外站了一院子。"雷忠義的兒子雷鵬仍記得,月亮爬上了樹梢,門外還排着長隊。"我睡了一覺起來,父親還坐得筆直,在油燈下給鄉親把脈。"
懸壺大半生,如今雷忠義已是耄耋之齡。經其手而重獲新生者,難以計數。"長路漫漫,苦修踐行。六十寒暑,經典未精。"打開雷忠義的行醫札記,一首小詩映入眼帘,"耄耋不已,何懼艱辛。實現夢想,不負此生。"
研究深
新藥物美價廉
雖已是85歲高齡,端坐診室的雷忠義,仍神采奕奕。為保障老先生身體,醫院要求門診只限10個號。但從早上8點開始,現已"拖班"至下午1點。
"很多病人從外地趕來,雷老都會加號,從來沒按時下過班。"值班護士說,老先生很認真,病看得仔細,"每個患者至少得一刻鐘"。
慕名求醫者眾,只因這裡有妙手良方。
上世紀70年代,敏銳的雷忠義發現,冠心病、高血壓患者呈增多趨勢。他下定決心,要以中醫藥之方法,治療心血管疾病。
羊紅膻,便是挖掘的第一個寶。這種民間草藥,又名六月寒、鵝腳板,因有羊膻氣味、莖呈紅色而得名。在陝北地區,百姓用它來防治幼畜發育遲緩、老畜倦卧等衰老徵象,當地民謠有言:"家有羊紅膻,老牛老馬拴滿圈。"
下鄉義診的雷忠義受到啟發,將其引入研究。他帶領100餘名科研人員,白天上山採藥,晚上在窯洞里擬方。十年沉潛,終於製成新葯,開啟了傳統醫學篩選防治心血管病藥物的新思路。
開發一個葯,跑壞幾雙鞋。雷忠義心念蒼生,將其無償獻給國家,由西安國藥廠批量生產。"研發新葯,就為了減輕病患痛苦。"雷忠義說,"如果不能解決問題,即使獲得再多獎勵,也不過是欺世盜名罷了。"
日常接診大量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雷忠義發現,單純胸痛(屬瘀)者有之,單純胸悶(屬痰)者亦有之,但多為痛、悶並見。根據傳統方法,僅活血化瘀,難以盡除;單祛濕化痰,亦不理想。"能否合二為一,痰瘀並治?"雷忠義查閱大量文獻,反覆思考,首倡"胸痹痰瘀互結論"。歷經數十載研究,治療胸痹心痛病(冠心病)的日常用藥"丹蔞片",終於問世。
在組方研究時,"價廉"是雷忠義堅持的一大原則:"冠心病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我們盡量選便宜藥材,讓老百姓用得起。"如今,雷忠義和年輕同仁們,在"痰瘀互結"的基礎上繼續探索,提出"痰瘀毒風互結"理論,正開展臨床研究,並擬定了新的方葯。
帶徒嚴
牢記認真二字
深夜油燈下,曾看父親治病的雷鵬,如今也精研中醫,成為一名醫生。
"父親學醫一輩子,就是'認真'二字。從小耳濡目染,我也對中醫有了濃厚的興趣。"雷鵬告訴記者,每次搬家,父親的幾個大書櫃都是重頭戲。裏面裝滿了小卡片,上面記着當年摘抄的筆記。"就在昨晚臨睡前,他還翻箱倒櫃,就糖尿病人的用藥思路叫上我探討了很久。"
對學生陳金鋒而言,晚上也接到過雷忠義的"緊急任務"。"有天夜裡11點,雷老打電話來,讓我趕緊聯繫患者。"陳金鋒一問得知,原來是當天早上門診時,一個藥方中肉桂的量有點大,"他叮囑我,一定要通知到患者,還要做好後期隨訪。"
如今,雷忠義已培養了50餘名學生,"力戒學風浮躁"是其首要要求。"我提倡廣泛涉獵、認真實踐,向古人、向今人、向患者學習。"雷忠義話鋒一轉,"但前提是,要靜下心來,實事求是、反對浮夸。"
在學生范虹看來,老師的仁術傳授,讓人獲益匪淺;但仁德、仁心的無聲浸潤,影響更深。
兩年前,哈爾濱的陳師傅用輪椅推着老伴,千里迢迢坐火車來看病。每次到西安,雷忠義都呵護有加。"前不久,已經康復的老兩口,又來了。"范虹一看,老人的推車上,馱了8袋東北大米,"他們說要送給救命恩人,攔都攔不住。"盛情難卻,雷忠義只好收下。
"雷老扭過頭悄聲叮囑,讓我們給老人的子女轉回賬去。"范虹對此感慨不已,"老師之仁心,吾輩當學習!"
而學習,並非單一向度。在雷忠義看來,師生互為啟發、教學相長,方為正道。近年來,眾多學生"知常達變",在中醫領域屢有創新,讓雷忠義欣慰不已。細讀其行醫札記,一首小詩筆力遒勁,讓人難忘――
"尤喜後學多勤勉,長江後浪越前浪。時逢盛世重傳承,古樹新芽煥春光。"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0日 14 版)
【其他文章推薦】
※給人完美的第一印象,就是要和露牙齦 Say bye bye
※牙冠增長術治療費用
※ 人家說的減肥天龍國這是在哪裡
※如何做愛滋篩檢?
※六種按摩男性陰莖增長的方法
※紫錐菊為何是總咖啡酸衍生物的重要指標?
Orignal From: 選便宜藥材 開仁心良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