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疑久病厭世 長者自殺常一做到底、完成率高 出現「1表情」拉警報 3情況快找精神科
台灣國寶級雕刻大師朱銘4/22辭世、享壽85歲,消息震驚國內外藝文界。據了解,朱銘因晚年罹患慢性病、飽受病痛折磨,在家中運動房身亡,妻子發現時雖緊急報警,但朱銘已無呼吸心跳,明顯死亡。精神科醫師表示,長者通常不像年輕人會衝動割腕、吞藥,但只要一有自殺意念,通常就會做到底,而且是以上吊、跳樓等激烈手段,當出現如Ω的皺眉表情時,更是高度危險。
朱銘疑久病厭世留下4字紙條 摯友痛哭失聲無法置信
朱銘本名朱川泰,出生於苗栗縣通霄鎮,是台灣知名雕刻家,早期作品以鄉土為主,如「牛」、「牧童」,後期作品則以「太極系列」、「人間系列」並行發展,不停留於鄉土創作,而是獨創個人風格,使自己的作品更有精神性的面貌與內涵。
媒體報導,朱銘過世消息傳出後,鄰居、摯友畫家吳炫三痛哭失聲,並表示朱銘的人和作品一樣「充滿韌性」,完全不相信他會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疫情,兩人上次見面是去年大年初三,當時朱銘還為太太擋酒,愛妻之情溢於言表,無法相信他會選擇離開家人。而朱銘生前留下的最後字句,是他在上樓運動前留下的4字紙條,上面寫著「我上樓了」,意指他上樓運動,沒想到這4字竟成他最後遺言。
這表情要拉警報處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鄭勝允表示,老人自殺的特徵就是不常自殺、但完成率高,所以老人只要透露出自殺訊息就要很小心,最需要拉警報的就是出現「omega sign」表情,也就是眉頭緊皺如Ω形狀,這種要趕快處理,以免發生憾事。
▲醫師表示,眉頭緊皺、出現如omega sign表情,是自殺高度警訊。(示意圖/TVBS)
老人憂鬱症3特徵 這1種自殺風險最高
他強調,老人自殺手段通常比較激進,如跳樓、上吊、喝農藥等。而老人憂鬱症症狀也較不典型,可能有以下3特徵,提醒周邊親友多留意。
①焦慮型、激躁型憂鬱
主觀抱怨以焦慮、急躁為主,較少主動抱怨心情不佳。嚴重時會出現坐立難安、來回踱步情形。因為太不舒服了,所以自殺風險很高。
看更多:
②身體化症狀
少有主觀的情緒抱怨,但轉化成非特異性的身體不舒服,例如胃糟糟、疼痛、頭暈、手麻、沒精神、胃脹、胸悶、眼乾等。但到處求醫、做檢查卻找不出原因,就算接受治療,效果也不佳,常用自律神經失調來自我解釋。
看更多:
土城的洗腎中心有專機接送嗎?得皰疹,不是我的錯,帶狀皰疹就是俗稱的"皮蛇"症狀出現在身上呈現環繞分佈情形 一般人有個誤解!軒品牙醫聯合診所是板橋根管治療專科,牙醫師除了把發炎的牙神經清除外,還會把根管做適當的擴大及清潔,怎麼幫小孩選兒童漱口水?美容手術(牙冠增長術,改善笑齦) 、敏感性牙齒治療。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早洩 (premature ejaculation) 是男士們最常見的性功能困擾 。兒童保健食品,怎麼吃才對? 不孕症要怎麼辦,生活飲食型態修正,易和中醫配合中藥、針灸治療!線上預約慢性食物過敏檢測。什麼是總咖啡酸衍生物?總咖啡酸衍生物是為紫錐菊產品是否可以提供足夠效果的重要指標。愛滋檢測 - 提供全套檢查,絕對匿名保障隱私。人家說的減肥天龍國這是在哪裡?隱形牙套怎麼選?先來了解一下;不敢相信菜花就是這樣治好的~隱適美隱形牙套注意事項!!女性染淋病難察覺.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如何提供長期依賴呼吸照護服務?想找台中牙齒矯正有醫療團隊
③假性失智
因為憂鬱症導致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智能表現變差,被以為是失智症。例如擔任公司主管,卻記不起報表,或叫不出別人姓名。智能表現起起伏伏,只要心情好、智能表現就變好,且這些中老年人做認知功能檢查都是正常。
查不出病因的身體不適 應至少看一次精神科
鄭勝允說,假性失智的長者跟真正失智症患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做認知功能檢查時,假性失智長者往往會沒自信,認為自己不行;但失智症患者卻是很有自信,覺得自己沒問題。其實假性失智的長者只是因為憂鬱症造成功能退化、影響智能,並不是真的失智。就臨床經驗來說,憂鬱症長者對精神科治療反應還不錯,因此若有查不出病因的身體不適,都應該至少看一次精神科,判斷是否有老人憂鬱症。
這樣看待老人慢性病 家屬勿跟著恐慌
而老人通常慢性病多,該如何自我調適?鄭勝允表示,其實台灣老人分2種,第一種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生什麼病,有藥就吃,也不知道自己吃進哪些藥,可能因藥物副作用或交互作用讓身體更不舒服、更焦慮。第二種就是過度緊張、到處看醫生。
看更多:
現在的醫療生態,醫師不得不做「防衛性醫療」,即使患者沒病,也會安排相關檢查,最後安一個「垃圾桶診斷」,像是功能性腹瀉、胃發炎等等。這些診斷可能會讓老人家更焦慮不安,且治療效果不理想、藥袋寫的副作用也會讓老人對號入座,更雪上加霜、沒病也嚇出病來。建議家屬可以尋找正確資訊,不要跟著一起焦慮、互相影響。
杜絕假訊息 子女可加入群組協助把關
鄭勝允也發現,許多老人群組都會轉傳醫療假訊息,像是「白內障按穴道可治好」,或是出現哪些症狀就是什麼病之類的,這些訊息如果照單全收,跟著做卻沒改善,或是出現症狀又對號入座,長輩們就會一直被嚇,子女可以加入老人群組,多幫忙把關,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健康2.0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留給親友極大的傷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24小時自殺防治專線(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 圖片來源/TVBS.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鄭勝允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
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39164
Orignal From: 朱銘疑久病厭世 長者自殺常一做到底、完成率高 出現「1表情」拉警報 3情況快找精神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