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READ ON
「
李鶴成
醫生的立場,
病人利益最大化
」
人 物 介 紹
李鶴成,瑞金醫院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醫促會胸外科分會常委、中國研究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委員、山海市醫學會胸外科分會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胸部腫瘤專業委員會青年學組主任委員;國際肺癌研究協會、美國臨床腫瘤協會、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國際抗癌聯盟、中國臨床腫瘤協會、國際華人胸腔外科協會、上海市發明協會會員;擔任BMC CANCER, Anti-cancer Drug,BMC COMPLEM ALTERN M, BREAST CANCER RES TR,《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腫瘤》、《中國癌症》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項目評審專家。
診療特長: 肺癌、食管癌的微創手術及胸膜間皮瘤的綜合治療。學術職務: 獲上海市科技啟明星/啟明星跟蹤人才計劃榮譽;中國抗癌協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食管癌的外科治療);第十七屆明治生命科學獎。
採訪筆記
"病人會感恩,醫生會負責,會對病人的健康全程管護,這才是真正好的醫患關係。"
瑞金醫院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李鶴成。擅長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縱隔腫瘤以微創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這又是一個來自蚌埠醫學院的高手醫者,衝著想成為腫瘤醫院沈鎮宙、邵志敏教授這樣的大家而去的上海讀研讀博,最後,他定位在胸外科。"最主要是學到了手術思想,把人當做整體看,我是有外科準則的醫生。"
他所謂的外科準則,是基於專業和對疾病的判斷,只動該動的手術,盡最大可能保護患者的器官/功能,"我最不願意聽有些醫生說,病人要求開刀。你自己是醫生,絕不可以被裹挾,一切都應該病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應該做一個妥協的沒有立場的醫生。"
一年科室1500多台手術,按個人手術量來說,他是名列前茅,但是他坦言,如履薄冰。"手術醫生最怕的是併發症。醫生畢竟不是神,也是血肉之軀,很多意料之外的事,超出了拯救者的能力。但是,患者和家屬有時候是不理解的,他們有的視之為一場交易。"
昨天他最後一台手術結束時,已經夜間十點半,這一天他做了六台手術,其中三台達芬奇,三台腔鏡,中間吃了三四口盒飯,無心下咽。出了手術室的門,家屬圍住他,"醫生,你要下班了,我媽的手術沒人管了嗎?"沒人問他累不累,餓不餓,辛苦不辛苦。他輕輕地說:"你媽的手術,我自己做完了,手術很順利。"
談話中,他用到一個詞,嘴臉。"有些病人和家屬翻臉快過翻書,手術很順利,但是第三天出現併發症,家屬立馬翻臉,用某某報社的信箋寫了一份長信給我,最後幾句是,我們是媒體,要是不賠償損失,讓你身敗名裂。"
可是,畢竟每天見到的歡喜多於鬱悶,善良多於套路。
他坦言,做小醫生的時候,唯一害怕犯的錯誤就是做得太少。那時候不理解,在另一個方向上也可以犯同樣可怕的錯誤,即做得太多對一個生命具有同樣的毀滅性。無盡的治療、不可恢復的創傷、令人不適的器械、劃開皮肉刺入針線,展示技術的日趨熟練,只為了一個沒有任何懸念的結果。
"而且,一旦不幸罹患絕症,或某些令人痛苦的慢性疾病,是將就現有的一切,盡量把生活過到最好,還是為了一個前景渺茫的機會犧牲現有的生活。這也是人們需要作出的兩難選擇。"他說。
從腫瘤醫院到瑞金醫院,他始終是一個溫和,平和的人,但我能看出他心中還有咆哮的慾望,一襲白袍在身,胸中卧虎藏龍。
1學醫之路
高中時的一次住院經歷,讓李鶴成第一次萌生了做醫生的想法。
那是個醫生的美好時代,這些救死扶傷的知識分子們,受到所有人的尊敬。所以,他沒有猶豫,投身到這項神聖的事業中去。
考入蚌埠醫學院后,雖然基礎知識的學習有些枯燥乏味,但他堅持下來了,並且成績一直優異。他覺得,那五年醫學生的時光,很辛苦,但是樂在其中。
強健的身體是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的基礎,醫學院時期籃球隊和田徑隊隊長的經歷,讓李鶴成如今有足夠的體力去完成長時間的手術,保持精力集中的狀態。
李鶴成喜歡手術。他畢業后留在蚌埠醫學院附屬醫院,剛剛接觸臨床的時候,老師讓他做一些簡單的傷口縫合工作,他都會興奮好一陣子。有一天,他跟着導師張主任做一個下肺恭弘=叶 恭弘切除手術,張主任反覆觀察了病人的情況,遲遲沒有下刀。過了一會兒,忽然抬起頭對李鶴成道:"小李,你來。"李鶴成當時又驚又喜——原來是張主任覺得手術難度不大,想讓李鶴成獨自試手。於是,在老師的注視下,李鶴成一步一步完成了那個手術。
那次經歷,成全了李鶴成人生中的第一次胸外科手術,也正是受這位主任的影響,他把自己的發展方向定為了胸外科。"手術按部就班做完了,我之前心裏的一點小擔心也隨之消散。後來我覺得,自己的性格正適合做一個胸外科醫生——一個好的老師可能會影響你的職業生涯。當天,我還跟同學們炫耀慶祝了一番,心裏對未來十分憧憬。"
四年時光很快過去,李鶴成為自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刀法日益成熟。但是日子久了,缺乏新的挑戰,他開始感到乏味。同時,隨着對專業的了解更加深入,他開始嚮往更進一步——不僅僅做一個會開刀的醫生,而是把目標定為做一名醫學大家。
我國乳腺癌疾病診治領域的權威,被世人譽為"東方神手"的沈鎮宙教授,正是這樣一位令他敬仰的大家。經沈教授手術后的疑難雜症患者,開始了嶄新人生的不計其數。有人說,看沈鎮宙教授做手術,"簡直就像完成了一件藝術品的雕琢"。後來,沈教授的大弟子邵志敏教授招生,李鶴成毫不猶豫報考,來到了上海腫瘤醫院,五年碩博連讀,跟隨在沈教授和邵教授身邊聽誨。
2手術的原則
初次見到沈教授,李鶴成就像見到了大明星一樣激動,日常點點滴滴的細節,他至今都難以忘懷。
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努力,李鶴成的英語表達能力已經突飛猛進,達到可以同聲傳譯的程度,所以在一些大型會議上,導師都喜歡帶着他一起去,而不管對方的地位有多高,都會向別人介紹他是"我們科的李博士"。"沈教授非常擅於激勵後輩,能發現連本人都沒有發現的優點,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他。"因為李鶴成之前已經有四年的臨床,所以在手術方面游刃有餘,並且十分勤奮,從零開始學習科研,逐漸成長,獲益匪淺。
2005年博士畢業,李鶴成留在了腫瘤醫院,不久被破格晉陞為副高,之後一帆風順,先後到美國MD Anderson腫瘤中心及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學習肺癌食管癌的微創手術(胸腔鏡手術和機器人外科手術)及胸膜間皮瘤的綜合治療,之後獲上海市科技啟明星/啟明星跟蹤人才計劃等,2014年底,他作為人才引進來到瑞金醫院,任胸外科主任。
回顧這些年的求學生涯,李鶴成十分感謝蚌埠醫學院的培養和邵志敏教授在臨床腫瘤外科的打磨。他認為,在名師的教誨下,建立明確的腫瘤外科治療原則和思路,是成為一名更優秀的腫瘤外科醫生的關鍵。"正因為有這些原則,你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用整體化的眼光看待病灶,不會盲目地去做一個手術。"
"手術並不是把病灶切掉那麼簡單。醫生首先要慎重地判斷,這台手術值不值得做。手術都有嚴格的指證,比如,很多小結節是不用開刀的。開刀的小結節大部分是惡性,比例一般在95%左右。但是有50%以上的小結節是良性,需要進一步隨訪、評估、確認有害處,才能手術。"李鶴成表示。
他坦言,能把病灶和病人身體的環境與發展結合起來的思考方式,已經脫離了單純開刀匠的角色了。"當初蚌埠醫學院附屬醫院很多醫生的刀法也很好,為什麼會和上海的醫生有差距?差距就在於是否用整體的眼光去看待疾病,這是邵老師教給我的。"
3醫生不是商人
目前,微創手術已經成為整個外科的發展趨勢。2011年,李鶴成由腫瘤醫院公派到美國學習的過程中,接觸了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回國以後,他在瑞金醫院正式開展了達芬奇手術。
無論是什麼形式的手術,李鶴成認為,精準始終是最重要的。肺癌等疾病目前早期發現越來越多,手術也要越來越精準。要做到精準保留功能,而不是一切了之,這是微小病灶手術的精髓。"我們不追求時間上的快速,手術做得精準,自然就快了。如果做手術只想快點結束,反而快不了。"
除了精準,還要心無旁騖。所以,李鶴成做手術的時候,手機都不放在身邊——他在手術中的原則是,始終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他會把手術中需要的所有關鍵步驟,都在手術前跟助理醫生和護士說好,上台之後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但是,手術風險始終是無法避免的。遇到每一例併發症,都會讓李鶴成焦慮,然後用盡所有辦法救治,直到化險為夷。他坦言,胸外科手術併發症高於一般外科,比如食管癌手術的發生率可達10%~20%。
一年多前,有一位八十三歲的男性食管癌病人找到李鶴成。陪同老人來的兒子對李鶴成說,他母親的食管癌就是李鶴成在六七年前治好的。現在父親又生了同樣的病,一定要來找李主任處理。
病人已經八十多歲,食管癌本身的風險就比較大,李鶴成給老人做了全面的身體評估之後,判斷身體各方面的條件可以承受,才決定做手術。遺憾的是,雖然手術很順利,術后還是出現了腦血管併發症,病人因此離世。雖然如此,病人的兒子對他還是充滿感謝,沒有任何怨言。"病人家屬很明白,醫生已經盡了全力,而決定結果的並不是醫生。"
面對某些媒體渲染炒作的醫患矛盾、不實報道,李鶴成覺得無奈,但他總是告訴科室的醫生:"現在有些病人就只把醫生當做一個商人,認為付了錢,醫生就必須把病治好,或者總認為醫生在騙他兜里的錢——那都是對醫生的曲解和侮辱,是違背客觀現實的。但是,我們做醫生的不必懦弱,我們做的本來就是高尚的事情,只要問心無愧就好。"
口述實錄
唐曄:您對外科原則如何把握?
李鶴成:有些病人是衝著手術來的,但我是講外科原則的,如果確實不需要開刀,但病人又一定要求開刀。我會耐心地從專業角度向他解釋不需要手術的理由,以及有什麼更好的處理辦法。絕對不能病人想開刀就來開刀。解釋之後,大多數病人能接受,實在接受不了的,我會建議他轉院。
唐曄:現在科室的情況如何?
李鶴成:我們現在有14位醫生,還有五六個研究生。病床有16張,周轉非常快。2014年一年的手術量大概是六七百例,現在有1500多例了。手術量提高的原因是:我們工作效率提高了,另外,微創的手術更多了,病人恢復更快了。所以現在口碑越來越好,病人的量越來越多。
唐曄:平時的工作狀態如何?
李鶴成:我覺得平時的工作都很開心,我們每天都會把當天要做的手術討論一遍,一些有趣的病例大家一起分享,同事之間相處很融洽。
我昨天一共六台手術,其中包括三台達芬奇,三台胸腔鏡手術。做到晚上十點多鍾才結束,我一出手術室,碰到最後一台手術的病人家屬,他們說:李主任你走了,我媽媽的手術怎麼辦?我對他們笑笑說,已經做好了。我當時想,恐怕他們沒有意識到醫生有沒有吃過晚飯,累不累。當晚我是叫了外賣,八點半吃的晚飯,回到家已經十一點鐘,我離開了以後,其他的醫護人員還在醫院里繼續忙碌。現在病人越來越多,醫生的壓力很大——中國的醫生真是這樣,一直加班,在拼自己的健康,但是,有些病人並沒有很好地理解我們。
唐曄:新年有什麼願望?
李鶴成:2017年,我希望我們的科室更團結、更上進,還要開展新的高端技術。
唐曄:從醫很苦,是什麼支撐您堅持下來的呢?
李鶴成:從醫本就是我的愛好。從每個成功的病例、失敗的病例里,都會得到收穫。我現在特別想做的事情是,可以閑一點,把以前做的事總結一下。但是其實很難,有太多病人,太多責任,閑不下來的。
唐曄:哪段時間,是您最輕鬆的?
李鶴成:非手術日正常下班以後。讀讀書,陪陪孩子,那是最輕鬆的。我喜歡讀英文原版書,比如《奧巴馬傳》《喬布斯傳》這樣的人物傳記。
唐曄:您認為,醫學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李鶴成:服務於人,以病人為中心。一切從病人的利益出發,肯定能成為一個好醫生,總能得到病人的認可。我和很多醫生一樣,如果不做醫生,真的好像沒有別的好選擇,因為我們對醫學真的付出了太多。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其他文章推薦】
※牙齦美白找回自信笑容的第一步
※桃園中醫診所調身體做到「這10件事情」
※預防感冒!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台中牙周治療能不能根治? 看看醫生怎麼說!
※早洩治療15種飲食方法,看了這些原因就會明白
※ 不孕症要怎麼辦
※斷醣飲食┇改變吃法就能瘦!台北中醫減肥
Orignal From: 李鶴成 | 醫生的立場,病人利益最大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