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盒馬不再「鮮生」
2019-04-09 12:00
來源:新摘商業評論
公司 /電商 /生鮮電商
請輸入圖片描述
被吹上天的盒馬,已經開始了自我"膨脹"。
文 / 胖橘
編輯 / 皮爺
出品 / 新摘商業評論
▼
2018年12月12日,武漢帝斯曼廣場,盒馬鮮生開業。
這是它在全國開的第100家門店。
從2016年初試線下零售,上海第一家門店開啟,到百家門店遍布全國,盒馬僅用了2年11個月。
有人稱讚,盒馬解決了3公里內生鮮產品的快速配送,一站式服務很便捷;也有人詬病盒馬的本質是大雜燴,模式混亂業務不清晰。
線下生鮮市場一直享有最大的市場需求,但外界對其定義和標準卻一直模糊不清。
一如盒馬,狂奔兩年,卻始終沒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一
候毅的自由「搏擊」
最開始的盒馬並沒有這般高調,這和創始人的背景不無關係。
公司創始人兼CEO侯毅曾是京東高管,主要負責京東物流方面的工作,基於自己對線下零售的多年研究,侯毅提議劉強東嘗試線下零售,隨後京東到家誕生。
但沿襲之前與當地廠商合作的傳統方式,京東到家顯然違背了侯毅的初衷。
這時,阿里向這位零售老兵拋出了橄欖枝。
出走京東的侯毅,犹如當年離開360的張小龍,專註的事情沒有變,但結果卻大相徑庭。
騰訊給了張小龍空間,阿里給了侯毅平台。
對於創業,馬雲曾經有一個很精妙的說法,"很多人輸就輸在,對於新興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
對於生鮮電商這個項目,馬雲沒有採取及早搶佔市場的打法,而是放手讓侯毅自己去做,阿里提供無條件支持。
這並不是一個初生的行業。
在此之前生鮮電商已被追捧了多餘年,在電商的興起浪潮中市場漸趨飽和,其中更是裹挾着無數企業的起落沉浮。
最高峰時,全國生鮮市場有4000多家電商入局,資本和市場都一度達到異樣的高潮。
與往常的電商模式不同,生鮮電商不僅僅是拉新、引流、比折扣,其在選品、銷售、物流等方面都具備很大的不確定性。
2015年3月,侯毅在阿里雲的上海辦公室創立盒馬鮮生。用時九個月搭建起包括物流、財務、門店、支付等在內的新零售系統。
第二年初春,首家盒馬鮮生試驗門店在上海開業。
其中的一個細節是,在開業當天,儘管作為阿里的親兒子,但盒馬鮮生並沒有舉行隆重的剪綵儀式。在後來的媒體採訪中侯毅曾解釋道:不知顧客的接受程度,所以一開始並不希望有太多生意。
个中意味,很難不讓人有所聯想。
本質而言,對於侯毅來說,盒馬是自己的一次"流竄"的實驗,成功與否無法得知;而對於阿里來說,盒馬鮮生也僅僅是個散錢投資,至於是不是一個值得發展的項目,尚需觀察。
彼時的盒馬,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使命感。
在這樣的揣測與試探中,侯毅整整摸索了一年。之後就有了外界看到的阿里大量注資,全力支持盒馬鮮生。
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從2017年的25家門店,到今年突破百家大關,盒馬的開店數量翻了三番。
阿里的線下生鮮零售大門被侯毅生生擠開。
二
盒馬失重
此後的盒馬底氣十足,化身"趾高氣揚"的有錢人。
門店數量劇增,盒馬不斷高調宣揚自己"線上+線下+物流"的模式,並以新零售行業先鋒自居。
這是侯毅與盒馬的榮耀時刻,但巨頭加身之下,盒馬也逐漸暴露出自己的問題。
生產、採購、流通是生鮮行業供應鏈的要點,橫跨農業、物流、零售三大領域,生鮮電商不僅僅是進貨賣貨那麼簡單。
食材的安全與新鮮是生鮮行業的命門,從源頭把關、加強質量監督,才能在供應鏈上勝人一籌。
盒馬沒有握住命門,心口還被扎中幾刀,"日日鮮"的招牌多次被打臉。
椰漿過期事件剛剛沉寂,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聲明中,盒馬又漏了頭,對1781批次樣品的食品抽檢報告中,共有11批次樣品不合格,檢查人員甚至在在廣州門店銷售的鯽魚里檢查出抗菌葯。
隨後的不良事件更是接二連三。
由於對門店日流量預估不準,大數據沒有精準推算,盒馬採購商品出現冗餘,隨之引發火爆朋友圈的"標籤門"、爛蘋果榨汁等事件。
盒馬一步步消費着它曾經的明星屬性。
但如果從本質來講,這些並不是盒馬本質的問題,隨着技術的升級改造和監管的加強,這樣的發展陣痛必然可以規避,但有一點卻影響着盒馬的全盤計劃:服務。
首先是價格。
生鮮行業供應鏈可控難度大,導致高損耗、難盈利成為頭頂揮之不去的烏雲。
據統計,在所有生鮮行業入局者中,4%實現賬面持平,88%虧損,剩下7%是巨額虧損,只有1%實現了盈利,盒馬也沒例外。
而盒馬成立一年半后就火速宣布盈利,根據去年7月公布的數據:7家運營1.5年以上的盒馬鮮生成熟門店,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80萬元,單店坪效超過5萬元。
建立在高盈利模式之上的是其高於市場的價格。
盒馬主打基地自采,以此減少中間差價降低價格並保證產品質量。但是在用戶的反應中,盒馬所銷售的商品價格均高於當地市場價。
其次是場地模式。
為體現自己服務更全面,盒馬創新推出成品與半成品服務。而實際上既不能達到日常用戶的剛需,更不能滿足優質用戶的味蕾要求,如同花架式般。
堅持就餐面積不超過1/3的標準,使顧客給盒馬的餐廳貼上"臟、亂、差"的標籤。
《愛范兒》曾用"如抽絲般雜亂而消耗耐心"來評價,中國政法大學特約研究員也指出:(盒馬)就餐環境與消費價格不成正比"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了"。
成長2年之久的盒馬,在生鮮電商行業稱得上是一塊里程碑。其創新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策略,值得後者去研究學習。
但接連不斷的問題,卻一步步消耗着盒馬的明星屬性,影響着自身的後續發展。
三
生鮮未解,老馬迷途
出現同樣問題的不止盒馬。
永輝的超級物種,目標店鋪數量不相上下。京東7FRESH提出在3至5年設立1000家門店。蘇鮮生計劃2018年新開50家線下門店,2020年達到300家店。
資本入場,吹響跑馬圈地的號角。漸趨飽和的線下生鮮市場,余座已經不多。
然而據極光大數據統計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有85.11%的用戶在設備上僅安裝1款生鮮電商APP,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同時,在《2016-2017年度生鮮電商"死亡"名單》調查中,有14家生鮮電商企業宣告破產倒閉。
似曾相識的一幕,不禁讓人驚嘆,2019或許會再次上演2012的殘局。
長達十年的"藍海",一直無人能佔據。既有生鮮行業的先天原因,也與電商模式的弊端相關。
前期供應鏈巨大投入,挑戰用戶多年的消費習慣等,眾多因素阻礙了生鮮電商前進的腳步。隨着國家政策的扶持,冷鏈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生鮮電商或將擁有適配的解決方案。但當下盒馬的過度擴張絕對不是明智的。
若盒馬想打造一應俱全的平台來增強用戶粘性,最終將會演變成不倫不類的"四不像"。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根基未穩便大肆擴張的盒馬,將來的繁華也只會是曇花一現。
資本寒冬的到來是不爭的事實,當摸着石頭過河的盒馬,失去資本寵愛補貼減免,那巨大的虧損只能是自掘墳墓。
▼
市場廣袤、紅利難尋。生鮮市場這塊硬骨頭,一直沒有玩家能啃下來。此時的盒馬雖在生鮮電商第一梯隊,但未來的發展依舊不那麼明朗。
沒人能預知未來,當資本的熱潮褪去,虛無的泡沫便會灰飛煙滅。
這個行業還是需要冷卻,需要冷卻之後的生鮮電商新明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台,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閱讀 ()
投訴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搜狐http://it.sohu.com/?spm=smpc.content.nav.9.15547950851918j6oPHd,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工業車床機械買賣推薦】※CNC車床加工相關資訊
※什麼是CNC加工?
※中古cnc車床產品類別有哪些?各用途為?
※想尋找二手機械買賣代理商?
Orignal From: 原創
盒馬不再「鮮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