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深燃,作者 | 王敏,編輯 | 金玙璠
時值歲末,互聯網大廠們也進入了"年末盤點期",創始人開啟"反思潮",內部組織架構紛紛調整。
而在年底大盤點中,雲業務何去何從,似乎成為了互聯網大廠的"必答題"。
先是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內部講話中提及,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不要被市場份額裹挾;后是阿里雲組織架構調整,集團CEO張勇(花名:逍遙子)親自下場擔任阿里雲智能總裁;進入1月,京東科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京東雲業務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這背後是,過去的2022年裡,雲計算市場格局生變,以及雲計算髮展正進入新的階段。
市場格局方面,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雲計算業務增速放緩,而以天翼雲、移動雲、聯通雲為代表的運營商雲,憑藉著在政務市場積累的優勢,迅速崛起。
按照商業模式,雲計算被分為三大類: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其中,公有雲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市場,憑藉具備強規模效應的特點,得以在過去幾年裡保持高速增長,市場份額也因此快速向頭部玩家集中,阿里、騰訊穩佔一梯隊。
不過,IDC最新報告显示,在IaaS+PaaS市場上,騰訊雲被華為雲反超,排名掉至第三,阿里雲與天翼雲依舊分別位居第一和第四。
格局變化背後,是雲計算行業發展的驅動力正在轉變。過去,大廠雲業務高增速依賴的互聯網行業客戶增長見頂,而疫情下加速数字化轉型的傳統行業,正成為增長驅動力。
相較於早期的虧損換規模,雲計算大廠現階段的重中之重是實現穩定盈利,於是,開始主動收縮,不再執着於集成商角色,走起"被集成"的戰略。
雲計算是数字經濟發展的基建剛需,算力正成為像水、電一樣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這在2022年的"東數西算"戰略下進一步為外界熟知。於互聯網大廠而言,雲市場意味着新的增長曲線。而面對2023年,正走向新一輪增長周期的雲計算市場,大廠雲業務的新調整將會推動這個千億級市場如何演變,也吊足了外界胃口。
組織變陣、高層換血,"大廠雲"急了
"各家都很着急",一位在頭部雲廠商從業一年的一線從業者對深燃表示,她用忙碌與內卷,來總結這一年的狀態。
從年底這一波大佬的反思與頭部互聯網大廠的組織架構變動,也可以看出,為了搶奪雲計算市場,大廠們都拼了。
阿里和京東都對雲業務在組織層面進行了調整,雲業務的戰略高度,進一步提升。
其中,在國內雲計算市場上穩居第一的阿里雲,是由集團一把手張勇親自下場掌舵。
京東雲則從下到上進行了組織結構變化,現有的BU(業務單元)和BG(事業群)進行整合,成立京東雲事業部、銷售中心、解決方案中心和交付中心,四位負責人均向京東科技CEO李婭雲彙報工作。
從年底創始人的講話中,也能明確兩大互聯網雲巨頭騰訊、百度的戰略方向,以及對虧損的忍耐度明顯降低。
據界面新聞報道,在12月15日的內部講話中,馬化騰肯定了CSIG放棄集成商角色,轉而走"被集成"的戰略。"雖然做集成商在名義上的数字很好看,但很多都是毛損毛虧的業務,實際上是沒用的,還是要看產品來決勝。"
他認為,騰訊CSIG的的優勢在於"一門三傑"(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和騰訊文檔)代表的協同辦公能力,以及小程序連接的to C和to B業務閉環。做好自研產品,扮演好"被集成"的角色,才是騰訊應該做的。
進入1月,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一則年末內部講話流出,在"反思"中,他雖然沒有對具體業務作出點評,但也明確指出,短期可以因高增長而虧損,但長期來講是不行的,沒有現金流,公司會死掉,"業務健康度"成為了重中之重。
不只是年底的這波調整與反思,實際上,過去一年,互聯網大廠雲業務一直都於調整狀態。
2022年上半年,阿里找來了曾任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的蔡英華擔任集團資深副總裁、阿里雲全球銷售總裁,管理銷售業務。其上任后隨即啟動組織架構和策略的調整,一方面,要優化銷售組織,形成"行業主建、區域主戰"的模式,另一方面,要向生態夥伴讓利。
同樣,騰訊也在2022年新設立政企業務線。此前在CSIG架構下平行獨立存在的智慧產業各部,包括政務、工業、能源等,均被納入這個新成立的政企業務線,由曾任SAP全球高級副總裁的李強擔任總裁。李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提到,騰訊正在全國建設區域平台,希望能在一、二類城市逐步建設分支機構。
一位雲計算行業觀察者對深燃表示,結合華為雲過去兩年的快速增長來看,騰訊和阿里這些組織變動,都有點"學華為"的意味,而且,都是更加註重銷售和管理,並進一步挖掘政企市場。
在Canalys相關報告里,佔據中國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80%份額的頭部"四朵雲"中,除了阿里、華為、騰訊頭部三家之外,就是百度智能雲了。2022年,百度將有着內部"最能賺錢的人"之稱的沈抖,從移動生態事業群派去執掌了百度智能雲。降本增效大背景下,沈抖在財報會議中提到,百度雲業務在三季度的運營虧損繼續縮窄,利潤率持續改善。
京東雲在2022年也開始加速發力,年中找到了供應鏈的突破口,認為產業数字化的下一站是數智供應鏈,幫助企業從上雲到上鏈,要成為新的後起之秀。
大廠雲向下,運營商雲向上?
騰挪轉移的背後,可以看出互聯網大廠在面對雲計算市場的內外部環境變化時,都不敢掉以輕心。
一方面,2022年,互聯網行業、傳統行業都在降本增效,對應到雲計算市場上,前者需求下滑,後者又補位不足,導致國內雲計算市場出現增速放緩的局面。
總是為了廚餘煩惱嗎?雅高環保提供最適用的廚餘機,滿足多樣需求。把原有貨櫃屋改裝成任何尺寸大小及多咖貨櫃合併。空壓機這裡買最划算!優質快速服務、空壓機合理價格。精緻包裝茶葉罐,也能撐場面!示波器探測執行效能最佳化的8大秘訣;臭氧機的滅菌效果如何?(全省)堆高機租賃保養一覽表,由簡易堆高機修改而成,無需現場施工,交機即可使用!哪裡買的到省力省空間,方便攜帶的購物推車。客製專屬滑鼠墊、可愛造型L夾、L型資料夾、透明證件套、手提袋,專業印刷設計廠商!二手貨櫃屋已普遍被應用於展場活動、居家住宅、工業商辦上。掌握產品行銷策略,帶你認識商品包裝設計基本要素。各種精緻鐵盒包裝茶葉罐、禮品罐,增加商品收藏及實用性。 Peel Force Tester,協助客戶導入半導體設備、工業型機械手臂以提高產能及加工技術,工業型無線充電裝置、精密加工元件;噴霧式乾燥機Canalys研究分析師章一對深燃表示,國內公有雲市場的增速,前幾年能夠達到30%左右,2022年可謂是斷崖式下跌,估計只有10%。
IDC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跟蹤》報告也显示,2022上半年中國公有雲IaaS+PaaS市場與2021上半年增速(48.7%)相比下滑18%。Canalys報告显示,2022年Q3中國雲服務支出達到78億美元,同比增長8%,年增長率首次跌破了10%,已經連續三個季度放緩。
另一方面,國內雲計算市場競爭激烈,有四大流派爭奪這塊"肥肉"。除了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流派,還有以天翼雲、移動雲和聯通雲為代表的運營商流派,以華為雲、浪潮雲為代表的ICT廠商流派,以及以金山雲、青雲科技、優刻得為代表的獨立雲廠商流派。
前文提到的互聯網廠商流派,面對大盤增速放緩,對於雲業務虧損的容忍度也在降低,主動進行戰略收縮,各家業務增速下滑明顯。
據阿里財報显示,阿里雲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2%、10%、4%,而在2021年四個季度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7%、29%、33%和20%。
2022年前三季度,包括騰訊雲業務在內的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整體收入增速為4.6%,這遠低於一季度時市場15%-20%的增速預期。
百度智能雲業務過去的三個季度增速分別是45%、31%、24%,也出現了增速下滑。
獨立雲廠商過得如何,正如青雲科技相關負責人所說,"2022年,對獨立雲廠商來說並不是容易的一年。"
根據青雲科技財報,2022年前三個季度,其營收2.33億元,同比減少21.01%;優刻得的財報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其營收14.89億元,同比減少36.43%。
獨立雲廠商中規模最大的金山雲,其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為60.49億元,同比下降5.5%。為了提升利潤率,金山雲也在主動收縮,將營收佔比大、但毛利率低的CDN(內容分髮網絡)業務進行了大幅縮減。
互聯網大廠和獨立雲廠商增速下滑的同時,另外兩派卻在快速攪動市場格局。
在IaaS+PaaS市場,ICT廠商流派中的代表華為雲,以微弱優勢超過騰訊雲成為第二。IDC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2H1&2022Q2)跟蹤》報告显示,在IaaS+PaaS市場,華為雲排名升至第二,騰訊雲則位居第三,阿里雲與天翼雲座次不變,依舊分別位居第一和第四,前四名的份額分別為33.5%、11.1%、10.7%、9.4%;而在IaaS市場,騰訊雲也掉隊至第四,阿里雲、華為雲、天翼雲分列前三,分別為34.5%、11.6%、11.0%。
12月30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的新年致辭指出,2022年是華為逐步轉危為安的一年,預計全年銷售收入6369億元,經營結果符合預期,其中,数字能源和華為雲業務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運營商雲卻逆勢保持高增速。Canalys定義的雲基礎設施服務主要包括公有雲市場中的IaaS和PaaS服務以及託管雲,截至2022年Q3,一直保持着阿里、華為、騰訊、百度頭部四朵雲的格局。不過,章一指出,據Canalys監測,2022年天翼雲成為一匹黑馬,超越了金山雲躋身前六。
根據2022年上半年財報,中國電信旗下天翼雲收入281億元,同比增長101%;移動雲收入234億元,同比增長234%;聯通雲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143%。整個上半年,三大運營商都實現了翻番增長。
格局的變化,也是因為曾經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驅動了雲計算行業的高速增長,帶來了公有雲的高速發展,而到2022年,隨着互聯網行業客戶增長放緩,雲廠商們也在向傳統行業拓展,政企大客戶便是搶奪重點。
2023年,大廠雲計算往哪兒卷?
進入2023年,章一指出,行業快速重回高速增長,依然有些難度,上半年的增速可能都在個位數。
從格局來看,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百度雲這頭部四朵雲,不會有大的變化,"但伴隨華為雲的快速發展,阿里雲的領先優勢或許會有所下滑,華為雲和騰訊雲的差距或將進一步拉大",章一表示。
而IDC對於公有雲IaaS的市場份額預測显示,根據運營商2022年上半年財報,移動雲與天翼雲的營收差距比較小,同時移動雲同比高達234%的增長率,1到2年內,騰訊雲在公有雲Iaas領域市場,將被移動雲反超。IaaS市場份額排名前五,將分別是阿里雲、華為雲、天翼雲、移動雲、騰訊雲。
章一認為,未來一年,政企大客戶依然是行業搶奪的重點。長遠來看,整個雲服務市場,需要一個新的增長點,這個增長點或許是新的技術,又或是新的服務或解決方案,只有出現了增長點,雲服務市場的需求才有可能激增。
對於給大廠造成了一定危機感的運營商雲,章一指出,2022年,運營商雲能夠鋪得這麼快,和其在政務市場擁有多年積累密不可分。這幾家運營商雲以及華為,都是在to B和to G領域深耕已久。
而to C起家的互聯網大廠還需繼續補課,在做to B和to G業務時,渠道網絡和後期服務與交付都是短板,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不過,事情正在起變化,除了互聯網大廠的架構和策略調整外,大廠雲和運營商雲也正從競爭走向某種意義上的合作。
運營商雲儘管也有自研產品,但大多以集成商的模式為主。而互聯網大廠雲業務的發展方向之一是不再執着於做集成商,和運營商合作進而變為被集成的一部分。
2022年11月,一則中國聯通和騰訊成立合營企業的消息就曾引起廣泛關注,該企業經營範圍就是和雲計算相關。而此前7月,騰訊雲曾專門成立單獨部門,負責運營商行業的規劃和拓展,意在加強與運營商的合作。
正如馬化騰在內部會議中所指出的,做自研產品進而被集成,這樣才能將騰訊優勢發揮出來。"去跟別人競爭那些'不差騰訊一家'的事情,沒有意義。"
當增長動力轉變時,互聯網大廠也在順應市場調整。
大廠們還在開拓新的行業領域,開始深扎產業,阿里、騰訊和百度都瞄準了汽車雲,發布相關的解決方案,京東瞄準了數智供應鏈雲,字節跳動、快手則是紛紛加碼視頻雲市場,既發揮在音視頻領域的技術優勢,又能減少與雲計算大廠的競爭。
而在公有雲為雲計算市場主流的情況下,獨立雲廠商們也在尋找差異化優勢以求活下來。比如青雲科技,將雲原生和公私一體的混合雲定義為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雲計算市場的激烈廝殺還沒有降溫,拉鋸中加劇分化的場面仍將繼續。
https://www.tmtpost.com/6379404.html
Orignal From: 一把手"放狠話",2023年大廠雲往哪兒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