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公布_茶葉罐


※DIY自行施工隔熱紙,簡易教學大公開 !



隔熱紙透光率是可見光(紅橙黃綠藍靛紫)波段總和的平均,但人眼細胞卻對[可見光]各種波段感受不同。





  黑洞研究史


  ●1798年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拉普拉斯根據牛頓力學計算,一個直徑為太陽250倍而密度與地球一樣大的天體,其引力足以捕獲其發出的光線而成為一個暗天體,也稱為"暗星"。


  ●1915年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誕生,預言存在黑洞這樣一種天體。


  ●1916年


  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發現所有的星體都存在一個史瓦西半徑,如果星體的實際半徑比它的史瓦西半徑要小,那麼它就會變成一個黑洞。比如,太陽的史瓦西半徑是3000米。


  ●1939年


  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奧本海默根據廣義相對論證明,當天體的質量大於臨界質量時,引力坍塌后不可能達到任何的穩態,只能形成黑洞。


  ●1970年


  美國的"自由"號人造衛星發現位於天鵝座X-1上一個比太陽重30多倍的巨大星球,被一個重約10個太陽的看不見的物體牽引着。天文學家一致認為這個物體就是黑洞,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黑洞。


  ●1974年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證明黑洞具有與其溫度相對應的熱輻射,稱為"黑洞輻射"。黑洞的質量越大,溫度越低,輻射過程就越慢。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沖洗"完成,這一神秘天體終於被人類看到了真容。4月10日晚,數百名科學家參与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在全球多地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人類拍到的首張黑洞照片。該黑洞圖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該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圖中心的暗弱區域即為"黑洞陰影"。


  完美驗證愛因斯坦相對論預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員袁峰在發布會現場介紹,照片上的黑洞離地球有5500萬光年,質量大概是太陽的65億倍。照片上是它5500萬年以前的樣子,黑洞周圍的空間是彎曲的。黑洞本身是不可見的,把黑洞放到放光的背景里,看到的照片就是這樣。


  據袁峰介紹,照片中一部分是中心區域不太發光的陰影,另一部分是圍繞這個陰影的發亮的圓環。"我們最先看到的是M87星系,隨着視角拉近,我們看到了黑洞噴流的結構,最後對黑洞進行了成像。大家想知道為什麼黑洞會形成陰影,黑洞會形成一個環狀吸積盤,與吸積盤垂直的方向有一個噴流結構。吸積流快速旋轉,大概两天就能繞着M87轉一周,隨着物質的吸積,接近黑洞的時候,物質會變得非常熱,發出非常強的輻射,就會被我們看見。由於一部分光子被黑洞吞噬,就會形成陰影。"袁峰解釋,光就是從吸積盤上發出的,而黑色的陰影要比黑洞本身大幾倍。


  袁峰說,圖片中亮的區域和暗的區域,對比度超過10倍。周圍有個圓環結構,十分接近圓形,是因為引力透鏡造成的。另外南北的不對稱性很明顯,南邊亮,北邊暗。這是因為多普勒增量效應,南邊物質朝我們運動,就會變亮;北邊物質遠離我們,就會變暗。


  "現在看到的亮環就是光線扭曲以後得到的結構,如果不扭曲,是看不到這樣的圖像的。理論和觀測是互相促進的。"袁峰表示,目前來看,這張照片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後續的觀測將解決一些還沒搞清楚的問題。


  他解釋,黑洞的視界並不是發光區域,這個黑洞的視界在陰影里,比陰影面積要小一些。具體多大,廣義相對論做出了詳細的預測。


  袁峰具體解釋,人類通過射電望遠鏡得到這樣一張照片,結合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黑洞吸積理論進行預測,把觀測到的圖像和預測的圖像對比,發現吻合得非常好,完美地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現場科學家介紹,能夠得到這樣一個圖像,需要有地球直徑大小的望遠鏡,為了得到這樣一個望遠鏡,要求把地面上能夠針對黑洞成像的望遠鏡組合起來。望遠鏡越多,成像質量越好,以後隨着更多望遠鏡加入觀測網絡,黑洞成像質量會更好,對愛因斯坦理論驗證會更精確。


  我國天琴計劃將搜尋黑洞


  記者了解到,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在內的一些中國機構參与觀測和數據處理,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薛隨建說,此次參与為中國今後在相關國際合作中發揮更重要作用做了良好示範。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的科學家吳慶文教授也參与其中,他表示,他和研究生馮建超博士主要參与了理論分析方面的工作。在過去幾年裡進行了系列研究,他們對黑洞吞噬物質過程、黑洞自旋等重要信息做了較好限定,提出這次觀測的黑洞圖像應該是來自黑洞吞噬的物質,而非相對論性噴流。此外,還發現這個巨型黑洞很有可能是高速自轉的。這次拍攝的黑洞照片,較好支持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吳慶文說,目前由我國主導的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器計劃,預計在2030-2035年間發射,在10萬公里高度的地球軌道上部署三顆繞地球運轉的衛星,組成臂長17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形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器。天琴引力波探測器將可以探測到宇宙誕生初期第一代恆星或氣體雲塌縮形成的雙大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這將幫助我們理解宇宙早期種子黑洞、黑洞的增長歷史以及星系演化等重大天文與物理學問題。因此,天琴空間引力波計劃必將成為下一個20年探測宇宙黑洞的利器,特別是可能會搜尋到大量的中等質量黑洞。


  釋疑1


  在此之前如何確認黑洞的存在?


  各種間接證據均證明黑洞確實存在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苟利軍表示,在這次拍照前,天文學家們通過各種間接證據表明,黑洞確實存在。


※選擇好的茶葉罐,有效地保持茶葉的鮮度與風味!



茶葉罐的一般有錫製、鐵製、陶瓷、玻璃、紙製等,其中以選用有雙層蓋的鐵製彩色茶罐和長頸錫瓶為佳,用陶瓷器貯存茶葉,則以口小腹大者為宜。




  比如,恆星、氣體的運動透露了黑洞的蹤跡。黑洞有強引力,對周圍的恆星、氣體會產生影響,於是我們可以通過觀測這種影響來確認黑洞的存在,也可以根據黑洞吸積物質發出的光來判斷黑洞的存在。再就是通過看到黑洞成長的過程發現黑洞。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劉繼峰領導的國際團隊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測量到X射線極亮天體的黑洞質量,研究成果2013年11月28日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自然》上。他們在3個月的時間跨度上對漩渦星系中X射線極亮源M101ULX-1進行了研究,並確認其中心天體為一個質量可與恆星比擬的黑洞。這個黑洞加伴星形成的黑洞雙星系統位於2200萬光年之外,是人類迄今發現的距離地球最遙遠的黑洞雙星。


  釋疑2


  "事件視界望遠鏡"是什麼?


  8座望遠鏡組成超大"虛擬"望遠鏡


  黑洞幾乎所有質量都集中在最中心的"奇點"處,並在周圍形成一個強大的引力場,在一定範圍之內,連光線都無法逃脫。光線不能逃脫的臨界範圍被稱為黑洞的半徑或"事件視界",也叫"視界面"。


  現在望遠鏡的半徑越造越大,我國的FAST已經有500米口徑,已經發現了很多脈衝星。但是,要想觀測遙遠的黑洞,依靠目前任何單個望遠鏡都遠遠不夠。2017年的4月5日到14日之間,來自全球30多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龐大觀測計劃,利用分佈於全球不同地區的8個射電望遠鏡陣列組成一個虛擬望遠鏡網絡。苟利軍說,在2017年8個不同的望遠鏡進行觀測的基礎上,2019年又加了一台望遠鏡。


  "事件視界望遠鏡"就是利用"甚長基線干涉技術(VLBI)"和全球多個射電天文台的協作,構建一個口徑等同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


  釋疑3


  光都逃不出來,如何拍黑洞?


  周圍氣體產生的光線和輻射可觀測


  苟利軍解釋,"連光都逃不出來"指的是黑洞裏面的情況,這次拍攝的是黑洞周圍尚未掉入黑洞的氣體所產生的光線和輻射。


  "在電影《星際穿越》中,在黑洞外部亮的圓環的襯托下,中間有黑色的區域,我們將這塊區域稱為'黑洞的陰影'。"苟利軍說。


  《星際穿越》中黑洞巨大的吸積盤吸引了很多觀眾,被稱為最接近黑洞的想象。不過,苟利軍表示,因為之前誰都沒有"看"到黑洞的照片,之前的圖像都是想象和推測出來的。"廣義相對論在很多情形下都被驗證是正確的,如果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那麼我們看到的黑洞應該就是這樣。"


  釋疑4


  給"黑洞"拍照難在哪?


  觀測窗口期每年大約只有10天


  要保證分佈在全球各地的8個望遠鏡都能看到這兩個黑洞,觀測窗口期非常短暫,每年只有大約10天,2017年只有4月5日到4月14日合適。


  苟利軍說,這些望遠鏡都是在亞毫米波波段,通常需要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來減少大氣中水汽對於亞毫米光子的影響。比如位於智利的ALMA望遠鏡的海拔就有5000多米。據了解,這座望遠鏡耗資140億美元,靈敏度是目前單陣列當中最高的。


  釋疑5


  "沖洗"圖像為何耗費兩年?


  龐大數據需要計算機進行複雜的處理


  苟利軍說,虛擬的大望遠鏡陣列並非直接拍出了黑洞的圖像,而是給出了許多數據,必須經歷複雜的計算機處理過程。


  有8個不同的望遠鏡,每一個收到的數據量都非常大,加到一起差不多有10PB。現在一般的筆記本電腦的硬盤是1TB,這些望遠鏡為此次觀測接收的數據可以裝滿1萬多個筆記本。


  此外,在2017年4月的聯合觀測以後,研究團隊還進行了一些數據收集和校準的工作。苟利軍說,科學家需要對望遠鏡接受的光子進行定標,確保不同望遠鏡接收到的光子是來自於同一時刻,最後才能將所有圖像進行疊加。其中還有些缺失或模糊的部分,需要科學家們拼圖。


  光既有波動性又有粒子性,觀測到的每一時刻波動性非常強,所以需要對每一時刻接收的相位進行校對。苟利軍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拍照片的時候,如果手晃動,相片會模糊。這跟相機的工作模式有關係,相機的曝光時間要非常短,比手晃動的速度快很多,才能拍清楚。這就是為何要用高速攝像機拍攝運動員奔跑的形象,如果用普通照相機拍攝,會得到一個模糊的照片。"


  釋疑6


  這張照片在科學上有多重要?


  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有了解決的可能


  苟利軍說,因為是第一次看到黑洞,從科學的角度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幫助我們了解氣體在黑洞內區真正的運動狀態。


  "之前根據研究,我們知道了黑洞周邊有一些很壯觀的現象,比如噴流等,還知道了黑洞的質量、轉動等性質。但是,之前沒有很好的方式去了解,雖然有一些方法,但可能有誤差,也不知道是不是準確。因為不同的模型得到的結果往往偏差很大,相差幾倍在天文學中是很正常的。"


  有了這幅照片,科學中一些與黑洞有關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的可能。(記者李玉坤 王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societynews.cn/html/xw/sh/,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有廠商專門客製化橡膠製品嗎?



橡膠,或稱樹奶,是一種有彈性的聚合物。橡膠可以從一些植物的樹汁中取得,也可以是人造的,兩者皆有相當多的應用及產品,例如輪胎、墊圈等(可與乳膠製成橡皮筋),逐漸成為重要經濟作物。橡膠的種植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Orignal From: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公布_茶葉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